中新網西寧2月18日電 (記者 孫睿)記者18日從高原醫學研究座談會上獲悉,研究顯示,急性高原病在近年急進高原人群中呈高發勢態。
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居住著以藏族為主的高原世居民族。青藏高原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高原地區的經濟建設的加快,尤其是黨中央第二次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進入高原的人群日益增多。關於人體對高原低氧環境的適應及各型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成為醫學上的一個新課題,亟待研究。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高原醫學中心實驗室主任劉世明介紹,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在中國工程院吳天一院士帶領下,在高原醫學基礎研究高原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出版以《高原醫學》為代表的,專門闡述高原地區醫學理論研究的專著6冊。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實驗室正在開展高原重大心血管疾病防控體系建設、中國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調查及關鍵技術研究、慢性高原病國際診斷標準的成果實施及慢性高原低氧損傷與長期適應機制的研究。還成立了高原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高原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研究、高原心腦血管急危重症研究三個分領域團隊,開展高原醫學研究。
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透過各型高原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及防治研究顯示,急性高原病在近年急進高原人群中呈高發勢態,在亞急性高原病即高原心臟病在兒童中高發及病死率較高,慢性高原病、高原心血管疾病在長期居住高原人群中是最突出問題。
同時,該實驗室透過高原適應機制的研究顯示,對世居人群(特別具有代表性的獲得高原最佳適應的藏族),重點探明藏族的起源、遺傳進化、生理適應特徵、分子適應的標誌物及其生物學意義。應從整體-器官-細胞-分子幾個水平研究,基因水平要與整體功能密切聯絡。其中借鑑高原遷飼及土生動物如犛牛、黃牛、鼠兔的高原適應及生物學特徵研究,將對人類有重要意義。
劉世明表示,“十四五”期間,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內容和方向主要為高原低氧環境人類習服—適應機制的研究、高原病及高原心血管疾病發病機理、臨床特徵及防治研究三個方面,目前在以吳天一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科研團隊,以急進高原的習服及慢性高原病為研究重點。主要從高原病及高原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特點,如高原紅細胞增多症、肺動脈高壓症(高原心臟病)、高原慢病及代謝綜合症等為研究物件開展基礎研究。針對提高高原人群的習服―適應水平,如何提高高原工作能力、提高高原生活及生命質量的研究,以求解決在高原地區的常見病、多發疾病,逐步以高原醫學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時間。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各項研究內容都有所突破收穫成果。(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