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一家人開始忙活起來了,母親坐在炕上包著餃子,父親來到了院子,從東廂房拿出火盆,將事先批好的木頭擺進火盆裡。而我攬到了佈置鞭炮的差事,從廂房裡取出1000頭的大紅鞭,撕開包裝紙,用繩子將大紅鞭吊到院子中央的晾衣繩上,接著取出炮竹,露出捻兒來,用吐抹將十個炮竹粘立在花牆上。一切就緒後,一家三口就坐在炕上,撈著不著邊際的閒磕,就等著發紙了。
突然,父親匆忙跑出去,嘴裡還唸叨著:“好像開始了!”。還是母親比較淡定,抬頭看了看掛鐘,“才八點多,哪能這麼早就發紙呢。”沒過幾秒鐘,父親急匆匆返回屋裡,衝著我們就喊:“好幾戶都開始放鞭炮了,趕緊滴吧。”我和母親一骨碌滾下炕,開始各自忙活起來。不知道為啥,一下子把我弄得特別緊張,心撲騰撲騰的亂跳。院子外面,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已經由遠及近響了起來。母親開始燒火煮餃子,父親到院子裡生火。父親一聲令下,我從門口香碗兒裡拽出一根香,先點著大紅鞭,然後又挨個點著了擺好的炮竹,真是鞭炮聲聲辭舊歲,瑩光陣陣迎新年啊!伴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母親和父親就開始在院子的各個角落燒紙錢了。
發完紙,我分別給母親和父親拜個年,然後就和父親拿上準備好的香紙,還有手電筒一起出去給村裡其他人拜年了。我們這兒拜年的分解動作是這樣的,先是雙膝跪倒,躬下身,紮下頭,然後抬頭起身,雙手作揖,嘴裡還要說著“給**拜個年”,然後起身,這才算一整套動作做完,動作一定得一氣呵成。
我和父親先來到了爺爺家,這時五個叔叔和五個堂弟,還有我的親哥哥(已經結婚單過)都已經到齊了,大夥兒分別相互都拜了年問了好後,爺爺就領著我們一個小家族十幾號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我們村一共三百多戶,劉姓本家就有近二百戶,需要拜年的有大概一百多戶。
漆黑的街上,三個一群兒,五個一夥兒,手電光活蹦亂跳,人群來回穿梭熙熙攘攘的,有說有笑,真是好不熱鬧。我們每到一戶,剛跑進院子,我們的“帶頭大哥”(我的小老叔愛張羅,搖身一變就成了我們的帶頭大哥)就開始喊上了:“二嬸兒,出來啊,拜年來了。”就見女主人急忙走出屋,來到院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們就魚貫挨個給女主人拜年。“二嬸兒,給你拜個年”,“二奶,給你拜個年”。拜完,扭頭就往外跑。“進屋坐會兒啊”,“要不抽一根再走啊。”女主人手裡揮舞著一盒香菸大聲的說。“改天吧,還有好多戶沒去呢。”話音還沒落,我們就已經進了另一戶的院子裡。很多時候,會有好幾支拜年隊伍會師在同一戶裡,那場面,也忒兒壯觀了!有時,我們也會忙裡偷閒進屋坐會,每人點上一根兒煙,瞥兩眼電視機裡放的春晚,但絕不超過一分鐘,就又出發了。
十二點多一點兒,我和父親才回到家。一進屋,我就癱倒在了炕上,雙手揉著痠疼痠疼的膝蓋。這時母親把飯桌搬到炕上,端上兩盤熱氣騰騰的韭菜雞蛋餡餃子,還有蒜泥和醋。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幸福地吃起來。父親一下子年輕了好多,也變得健談起來,饒有興致的講述著拜發生年的那些趣聞趣事兒。一會兒,母親若有所思的說“南臺兒的那夥怎麼沒來磕頭呢?別人都來了。”正說著,就聽外面喊了起來,“嫂子,快點滴,趕緊出來,別耽誤我們回去吃餃子!”,母親放下筷子,趕緊起身跑了出去。“都別磕了,進屋吃餃子吧”,”不嗑?你不得記我一年啊!”說完,一陣大笑。
送走這最後一波兒,母親又做回到炕上,繼續吃起來。吃著吃著,突然,父親僵住了,臉都有些變形。一會兒,一枚五毛的鋼鏰兒被吐了出來。母親笑著說“看來,今年你是有財運啊,牙沒咯掉吧?別是財運沒來,還得花錢弄牙去!去年就讓你吃著了”。父親笑得跟花兒一樣,那個得意勁兒,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