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位於非洲東北角的一塊梯形區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但其全國沙漠面積覆蓋率約佔百分之96,雖兩面沿海但全國遍佈沙漠,不幸的埃及僅僅在尼羅河的入海口,存有一塊沖積出來的倒三角形的綠色平原,但埃及又是幸運的,尼羅河從南至北貫穿埃及全境,孕育了埃及的千年文明,近代僅僅依靠這塊三角洲和尼羅河的沿岸可以忽略不記的綠洲,養活了過億的人口,這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正是尼羅河對於埃及全國的關鍵作用,如何馴服尼羅河成為了埃及人民千百年以來最為關心的問題。
1、起源:
尼羅河起源於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上游高原上的熱帶草原氣候產生的雨季對尼羅河的汛期和旱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汛期時河水帶來的淤泥和大水給予埃及尼羅河兩岸肥沃的土地,供埃及人民生產勞作。但熱帶草原氣候乾溼分明的特徵導致尼羅河的汛期和旱期及其的分明,呈現出季節性旱澇的特徵,由此導致埃及人的生產勞作也產生了季節性的特徵。但是隨著近代以來埃及的國家形態逐漸地穩定,人口開始增長,原有的農業生產模式難以供給埃及人,如何獲得穩定的供水來維持尼羅河兩岸的生產開始成為埃及人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探索
十九世紀初期,現代埃及之父——默罕默德·阿里帶領埃及人民興修水庫、堤壩等水利工程措施,埃及人民在尼羅河的枯水期也能夠生產勞作,擺脫了原有的一年一季的生產規則,埃及人民也在實際生產中認識到建設水利工程對於埃及的重要性,但英國殖民者的到來打斷了這一切的幻想,英國殖民者透過觀察發現控制尼羅河能夠達到控制埃及的作用,由此英國殖民者建設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座阿斯旺大壩,高達近30米的阿斯旺大壩為英國殖民者帶來了及其顯著了效益,埃及由此成為了英國在北非重要的棉花產地。埃及獨立後,第一座阿斯旺大壩的多次漫壩以及民間需求使得新成立的埃及政府深刻認識到重新修建阿斯旺大壩的重要性。
3 、建設
但是阿斯旺大壩的修建不僅僅是工程的問題,首先尼羅河流域並不像長江黃河一樣全境都在一個國家,起源於衣索比亞,流經蘇丹,興建一座水壩面臨的政治和外交問題將變得極其的棘手,埃及和蘇丹的外交關係一直都比較緊張,由於英殖民者在埃及留下了一份在法律效力上成立的水資源分配條例,將蘇丹置於不平等的境地,導致兩個國家的關係及其的緊張;其次資金的問題也難以解決,大壩的修建需要巨量的資金,埃及作為一個獲得獨立不久的國家難以拿出這樣多的資金建設大壩。事情到此似乎已經進入了困局,但在1959年獲得轉機,蘇丹國內不穩定,當局目光短淺用短期的資金利益交換了尼羅河的用水支配權,埃及解決了阿斯旺大壩建設的外部問題。資金問題的解決來自納賽爾在中東戰爭中獲得蘇聯的支援,冷戰時期爆發的中東戰爭埃及站在了西方國家的對立面,埃及由此獲得了來自蘇聯的資金援助。埃及人民渴望千年穩定的灌溉在1960年開始步入現實,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在大壩上游截留出了一個能容納尼羅河一年流量的納賽爾湖,尼羅河千百年以來的泛濫洪災和乾旱成了以往的故事,埃及的農業生產獲得了重大的提升,大壩所產生的電能也能供給埃及全國的工業建設。埃及的人口進入飛速增長時期,經濟發展也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4、後記
埃及人民馴服尼羅河的故事固然讓人欽佩,千年工程阿斯旺大壩對埃及的發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大壩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顯現出來,首先尼羅河的泛濫帶來富含養分的黑色淤泥被阿斯旺大壩阻隔在了上游,土壤的養分逐漸消失,如今的埃及已經成為世界上肥料需求最大的國家;其次阿斯旺大壩的執行對本身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第三,停止氾濫的尼羅河不能未下游的沖積平原帶來泥土,埃及僅有的一塊綠洲在加速的下沉。其他諸多的問題包括水壩淤積等則不再一一贅述,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阿斯旺大壩作為一座千年工程為埃及人民真正帶來了富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