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重申支援阿根廷對馬島主權之後,英國的對華政策就有了明顯的收緊。當地時間2月11日,拜登政府釋出新的“印太戰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遊說日本、韓國成功,三國發表聯合宣告,將加強合作,致力於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當地時間1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了影片會晤,約翰遜表態將投入2500萬英鎊加強印太地區的安全。換句話說,英國打算支援美國的新“印太戰略”。
莫里森在和約翰遜通話之前,布林肯才訪問完澳大利亞,吹噓了一番美國對印太地區堅如磐石的“承諾”。去年,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建立了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組成了“奧庫斯”。在美國宣佈要為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技術之後,英國派遣護衛艦穿越臺灣海峽,向美國“表忠心”的同時,也向全世界表明了要追隨美國插手臺灣問題的決心。再往後奧庫斯就沒有了進一步的動作。
2月6日,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親自來華參加冬奧會開幕式,宣佈和中國就進一步深化中阿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達成共識,並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中方重申支援阿根廷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上完全行使主權的要求。
英國急了,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緊急發推,稱“完全拒絕”任何有關馬島“主權”的疑問,“中國必須尊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我駐英國使館再次表態,稱希望英國回應阿根廷的要求,儘快啟動對話,和平解決馬島主權爭端。
也就是在這之後,約翰遜突然發聲,稱因為立陶宛一事對中國感到“失望”。當地時間8日,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到訪英國,約翰遜在與其會晤後表示,英國和立陶宛之間的關係前所未有地密切,對中國的“經濟脅迫”感到“失望”。在對華外交風波以及烏克蘭問題上,英國和立陶宛“統一戰線”。就連歐盟打算在世貿狀告中國,英國也想摻一腳。
2月10日,英國下議院又通過了所謂的“英國與臺灣關係與合作”動議,旨在加強英國和臺灣之間的聯絡,並幫助臺灣獲得更多的“國際承認”。同時,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9名議員還被曝將“竄訪”臺灣,會見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及蘇貞昌、吳釗燮等“臺獨”頑固分子。
在和莫里森的通話中,除了承諾將投入約2500萬英鎊,摺合2億多人民幣,以加強印太地區的海上安全、網路安全等能力,約翰遜還和莫里森談到了中國新疆、香港、臺海、南海等話題,稱將和印太地區的夥伴“進行密切合作”。一個圍堵中國的小圈子已經漸漸成型。
美國發布新版“印太戰略”時,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對此事點評過,“居心不良,來者不善”。無論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還是“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無一不是接著所謂的“自由開放”、“地區安全”,搞排他性“小圈子”。
從英國對馬島主權問題的堅持,美國對印第安種族的態度,還有澳大利亞豪無人性迫害原住民,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始至終都沒接收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根深蒂固的殖民思想使它們盲目狂妄自大,同時也使它們固步自封。最終打敗他們的,也將是這種落後的帝國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