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我們完整的介紹了貓的八大基礎色,分別是:黑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紅色以及稀釋後相對應的藍色、淡紫色、小鹿色和乳色。
有同學在後臺提問:為什麼沒有白色呢?白貓、奶牛、三花,不都是有白色的嗎?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暫時把白色對於其它毛色的作用想象成塗改液或者白色油漆,將貓的區域性或者全身塗成了白色,其它顏色仍然存在,只是被白色覆蓋了,被覆蓋的顏色稱為底色。底色雖然在該個體上不可見,但是有可能在後代身上重新表現出來。因此,我們稱白色為覆蓋色,並不屬於八大基礎色。
白色基因包含三種等位基因:野生型等位基因N、突變型白斑等位基因S和突變型全白等位基因D。
其中野生型N不產生白色,貓咪會顯示自身的基礎色。比如這是一隻可愛的藍色英短。
突變型白斑等位基因S就好比有一支修改液,塗在哪裡就把哪裡變為白色,而沒有塗到的部位仍然保留原來的顏色。於是啊,就把藍貓變成了一隻加白藍貓。
而突變型全白等位基因D呢,顧名思義,就是全身加白的效果了。好比一桶白色油漆,直接嘩啦啦的全部倒在貓身上。哈哈,就變成一隻白貓了。
三者之間的顯隱性關係如下:D>S>N。
D是英文Dominant的首字母,翻譯成中文就是主導的意思,因此最為強勢。S是Spot斑點的意思,也是顯性的。
咱們再回到毛色工廠裡,在全白和白斑基因這個車間裡,全白等位基因D是大隊長,白斑等位基因S是中隊長,而野生型等位基因N是小隊長。
由於大隊長職位最高,因此無論大隊長和任何人一起當值,這隻貓的毛色一定是全白的,所以對於一隻全白色的貓來說,其可能的基因型就有三種,分別是D/D,D/S和D/N。所以說白斑也可以作為一種底色被全白所覆蓋的。
而只有當大隊長不存在時,中隊長白斑的效果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一隻加白的貓的基因型可能有S/S和S/N兩種。
而對於一隻渾身無白的貓來說,其基因型只能是N/N一種。
同學們想一想,兩隻藍白父母可以生出藍貓後代嗎?
同學們再想一想,兩隻藍貓父母可以生出加白後代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白斑等位基因S是有計量效應的。那麼什麼是劑量效應呢?
大家可以理解為每個中隊長攜帶的修正液的量是有限的,中隊長白斑等位基因數量越多,其毛色中白色的面積也會增大。通常呢,攜帶一份白斑基因S的貓,它的白色區域不會超過它身體總面積的50%(基因型N/S)。而攜帶兩份白斑基因的貓,身體白色區域超過總面積的50%(基因型S/S)。
而且呀,雖然白色斑點在身上的位置是隨機的,但是也遵循一定的規律,貓咪身上加白的位置總是傾向於分佈在遠離背部的區域。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的貓咪都是這樣呈現分佈:第一排為攜帶一份S的效果,第二排為攜帶兩份S的效果。
接下來,讓我們來說一說三花。上期我們講了玳瑁色形成,大家還有印象嗎?只攜帶一份紅色基因的母貓,就會表現為玳瑁色,ta的基因型是XR/Xr。
如果我們在這個基因型加上白斑基因(基因型:XR/Xr,N/S或XR/Xr,S/S),那麼玳瑁色(紅黑)就變成了三花(紅黑白)(當然也可以是紅巧三花、藍乳三花等等……)。所以說,三花貓和玳瑁貓都是母貓。
與玳瑁色中兩種顏色的毛髮雜亂隨機排列不同,三花色的三種顏色都是成簇分佈的。上節課講到的“里昂化”還真是很明顯呢!
相對於白斑基因,全白基因就很好理解了。攜帶一份或以上的全白基因D,就會讓貓表現出全白色的效果。
市面上流傳一種說法:鴛鴦眼的白貓是耳聾。這個說法對嗎?也對,也不對。
彆著急,我們先來看看全白及白斑基因的作用原理吧!之前呀,我們用“修正液”、“覆蓋色”來描述全白及白斑基因,是為了便於理解。實際上全白及白斑基因並不是真的覆蓋在顏色上面,而是在毛色形成的時候,使涉及的區域無法合成色素。同時,全白及白斑基因作用的不光是毛髮,還有面板、眼睛等。
最直觀的,我們看一隻三花貓咪的腳墊,大機率就是花的。
Jiojio上黑色的部分,如果長毛,就是黑色毛毛。
而jiojio粉色部分,如果長毛的話,就是白色或紅色的毛毛。
更直觀的,我們可以找到一隻三花無毛貓。雖然無毛貓表面會有一層絨毛,但並不影響我們看出黑色面板和粉色面板的強烈對比。
此外呢,全白及白斑基因不止作用在毛髮和面板,並有可能進一步向深處侵襲。如果加白的位置侵襲到了眼睛,就會使虹膜無法合成黑色素,從而呈現出藍色眼睛。
由於聽神經與眼睛的位置很近,因此如果侵襲到了眼睛,那麼很可能就侵襲到了聽神經。
而聽神經的發育需要黑色素的參與,如果無法合成黑色素,那麼就會表現為耳聾。所以一隻白貓如果是藍色眼睛,那麼它是耳聾的可能性就比較高。
同理,一隻鴛鴦眼的貓,藍眼睛的一側耳聾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記住啊,我們這裡講的是可能性(劃重點),並是不絕對。因為雖然虹膜和聽神經距離比較近,但是也並不是完全重合。如果剛好侵襲到了眼睛,但是沒有侵襲到聽神經的話,那麼藍色眼睛這一側的聽力就會是完全正常的,當然了,這一機率比較低罷了。所以判斷一隻貓是否是耳聾,最準確的方法是透過獸醫進行專業的檢查。
上面我們說過,無論攜帶一份還是兩份全白基因,都會表現為全白,外表並無差異。但是實際上啊,兩份全白基因會侵襲的更深一些。根據統計,攜帶兩份全白等位基因的貓,耳聾的機率是攜帶一份全白等位基因的貓的四倍。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繁育人都不會選擇用白貓配白貓的原因。
不止是全白的貓會出現藍色的眼睛,加白的貓只要白斑的位置出現在眼睛處,同樣可能出現藍色的眼睛。
此外,全白及白斑基因的作用是否會侵襲到眼睛是在胚胎髮育時由隨機因素引起的,所以是非遺傳性的。因此啊,大家喜愛的鴛鴦眼是無法穩定繁育的,即使父母都是鴛鴦眼,後代也可能一隻都不出現。
既然白貓有一定機率出現耳聾,那麼是不是就不應該再繁育白貓了呢?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啊,目前家貓的主要角色,已經從過去的“捕鼠”轉為“伴侶動物”,大部分寵物貓終生生活在室內的固定環境中,況且貓主子的感官系統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耳聾並不會影響其生活質量。但是建議在救助流浪貓時,絕育後儘量選擇領養而不是放生。因為在城市環境中,耳聾的個體由於無法聽到機動車的聲音,因此會生存得更加艱難。
除了全白及白斑基因之外,還有一種基因會讓貓擁有藍眼睛,而且完全不影響聽覺。我們下次再來說。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喜歡就關注我們這群貓研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