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
節假日期間容易受傷的人是誰?下廚的主婦們。極目新聞記者發現,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習慣改變,以往“廚房意外”多是在處理青魚、鰱魚等的時候扎到手,如今海鮮類已開始“搶佔主流”,龍蝦、皮皮蝦、貝類等外殼鋒利或有尖刺的海產品頻頻“傷人”。
58歲的王女士家住武昌街道口,春節起,她每天花不少時間籌備一家人的三餐,兒子喜歡吃海鮮,她就買了不少龍蝦、皮皮蝦、生蠔等海鮮。14日她在家清洗龍蝦時,一不留神被刺傷左手食指,雖然流了血,也挺疼的,但王女士急著做飯,在水龍頭下衝洗了傷口,只短短休息了幾分鐘就又繼續忙碌。15日是元宵節,她又開始為中午的團圓飯做準備,可她發現自己的左手食指又紅又腫,幾乎腫成平時的兩倍粗。猶豫了片刻,她還是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就診,檢查確診為細菌性感染。該院急救中心醫生羅以行為她進行消毒、抗感染等處理。
無獨有偶,31歲的美食達人許小姐,元宵節上午在家準備做美食,在處理對蝦的時候,被蝦頭上的尖刺刺中手指,頓時鮮血直流。她上網一搜,發現不少海鮮傷會引發嚴重的問題,嚇得直奔家附近的一家醫院。所幸醫生檢查發現她傷情不重,經過消毒處理後,可以安心回家。“醫生誇我處理得對。”許小姐說,自己也猶豫過刺中手就上醫院是不是太誇張,但事實證明,經醫生“鑑定”過,自己才能安心去繼續下廚。
“被魚蝦等海鮮扎傷後,由於傷口不大,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有時小傷口會引來大麻煩。”羅以行表示,海鮮表面存在許多細菌,可以透過破損面板或胃腸道侵入人體導致細菌感染,一旦感染創傷弧菌,病死率高達50%以上。他提醒,市民在處理海鮮時最好戴上橡膠手套,一旦不慎被刺到或被夾到,無論傷口大小,應及時來醫院就診,如果魚刺等尖銳處刺入面板,將魚刺自行取出後,可以用流動清水簡單沖洗後儘早就醫,再由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處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