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抗衰老、長壽是自古以來的熱門話題,為此神話故事中古人遠赴東海求仙藥、殫精竭慮煉製仙丹,現今也有人妄想透過定期輸入新鮮血液、基因編輯來永葆青春,但都是不切實際的。
王藥師蒐集研究了100多篇相關的文獻,驚喜地發現,養生長壽最好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好情緒!
頂尖雜誌對養生長壽的研究總結
1、飲食調節
吃得好,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是維持身體基本機能的基礎。
容易想到的就是清淡飲食,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可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發表在《Circulation》的研究發現每天吃2種水果、3種蔬菜或是延長壽命的最佳組合。
其次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比如有“長壽果”之稱的核桃、花生。核桃中富含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可改善血管內皮、改善血脂的α-亞麻酸,哈佛大學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雜誌上的研究發現,進食越多的核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低,患者的預期壽命越長。用花生等堅果代替精製穀物,被髮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可降低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另外,還有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比如植物蛋白,適量補充硒元素等都被證實對健康有益、可延長壽命。
2、運動調節
適量的運動,可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免疫力,控制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等,自然對健康長壽有益。
這方面的研究不勝列舉,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健步走或者步行。發表在世界頂級雜誌《柳葉刀-健康長壽》Lancet上的研究發現,步數每增加1000步,身體健康指標都有明顯的提升,也就是說,多走的每一步,對健康長壽都是算數的。
此外,游泳、健身操、騎腳踏車、球拍類運動等都被證實與延緩衰老、延長壽命呈正相關。
雖然很多的研究已經證實良好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可延年益壽,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情緒,以往所做的一切都將功虧一簣。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層面表達時,它會透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
長期處於壞情緒,多種疾病不請自來!最常見的是以下幾種!
1、心血管疾病
緊張、激動、發怒時,人體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刺激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縮,升高血壓,誘發心梗。研究發現長期憤怒、激動可使心源性猝死、急性心梗、心絞痛的風險升高2~3倍!
2、消化系統疾病
日常有“一肚子氣”的說法,雖然是誇張的說法,卻有一定的道理,人出現抑鬱、焦慮、緊張、憤怒等負向情緒,會透過“腦腸軸”影響胃腸系統的正常運轉,引發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此時,進補再多可延年益壽的食物也是無用的。
3、婦科疾病
長期處於壞情緒中,女性會出現內分泌功能失調,出現雌激素分泌紊亂,為子宮肌瘤、乳腺增生、婦科慢性炎症等疾病埋下禍根。臨床也證實,這些常見疾病病例中約90%的女性長期處於煩躁易怒的狀態中。
4、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疾病的誘發因素中,都提到到情志失調,壞情緒的出現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消化代謝,引發多種代謝性疾病。
5、癌症
乳腺癌、宮頸癌、胃癌、肝癌等癌症的發生,均被證實與情緒壓抑、“小心眼”、易怒等壞情緒有關,研究認為這是壞情緒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結果。
好情緒,養生長壽最好的方法!
《素問·疏五過論》中提到“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內經》也強調了人如果想要長壽,就必須調和情志,做到養心寧神、恬淡虛無。大量的調查研究證實,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大多具有常人所做不到的情緒穩定、精神愉悅、胸襟豁達。
想要長壽抗衰老,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控制情緒穩定平和,面對人情變故等精神刺激,要控制好情緒,避免過度悲傷憤怒,儘快恢復心理平衡。
2、笑口常開,可以下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整,或者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精神愉快了,身心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3、豁達和善,平時對人接物要和善,不要小肚雞腸,面對不平和突如其來的遭遇要豁達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