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在自然界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清晰,就是一種吃和被吃的關係,但科學家發現,其實其中的關係非常複雜。
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數量的增加和減少,不但取決於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數量對比,而且還依賴於獵食者捕食技能的優劣和被捕食者生存技能的高低。
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生物學家們一直在美國羅耶列島國家公園內,研究灰狼的習性和其種群數量是如何變化的。
透過研究,科學家發現:灰狼的獵食方式、氣候變化和諸多因素方面都可以影響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關係,動物數量變化的原因非常多,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
羅耶列島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研究灰狼及其獵物駝鹿之間的變化,因為它的面積只有550平方千米,食物鏈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簡單,駝鹿是灰狼的獵物,駝鹿的食物是香脂冷杉,如果其中一環出現了問題,則會影響整個食物鏈。
目前,羅耶列島上大概有25只灰狼,科學家已經知道:灰狼這種動物和人們的認知有很大偏差,它們更喜歡以家庭為單位生活,而到了冬季則會因為食物短缺組成叢集捕獵,增加捕獵的成功率。
當北大西洋操縱冷鋒過境時,羅耶列島會持續多天降雪,在暴雪覆蓋全島的幾個月中,生活在此處的灰狼會組成大的狼群,棲息在海岸線附近和島內湖邊,這也導致灰狼和駝鹿相遇的次數明顯增加。
冬天食物短缺,灰狼改變了單兵作戰的策略,為了增加捕食成功率,它們開始用集體的力量圍剿捕殺駝鹿,這種圍捕駝鹿的方法使它們捕捉到更多的駝鹿。
冬季羅耶列島的駝鹿數量開始銳減,到了來年春天本該被駝鹿吃掉的香脂冷杉幼苗開始大量生長,而春夏秋等季節,冷杉樹也因此變得異常茂盛。
在以前,科學家認為任何動物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去捕食,它們有自己的規則,很少會改變自己的捕食習慣。
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奧斯瓦爾德認為:動物的行為在它們所在的生態系統中存在著變數。羅耶列島上的灰狼,能根據氣候變化改變自己的獵食方式,這說明灰狼這種動物的智商非常高,遠超於人類對灰狼的認識程度。
假若動物都能夠根據氣候變化而更改自己的行為習慣,那麼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變暖產生的不利影響,就不會給這些動物帶來滅頂之災。羅耶列島上的這項研究結果,極大地拓寬了生態學家的研究視野。
使科學家在研究生態系統中,必須仔細觀察這個生態系統中所隱含的各種可變因素,除了應該注意生態系統中動植物數量的變化,還應該密切關注環境、氣候變化對它們造成的各種影響。
科學家羅爾夫已經在羅耶列島上對灰狼已經進行了40多年的跟蹤調查,在冬季他會乘坐飛機低空尋找灰狼的蹤跡,而夏天時,他會和研究團隊步行穿越保護區,四處尋找灰狼和駝鹿。
他認為羅耶列島是一個非常有序的生態系統,是眾多科學家理想的考察基地,美國地質監測專家大衛對灰狼非常感興趣,並出版了多本有關灰狼的書籍。
他認為北大西洋上空的氣候變化,導致羅耶列島灰狼改變獵食戰術的發現非常值得人們深入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更深入地重新認識大自然中的動物。
羅耶列島的灰狼改變獵食方式捕食駝鹿,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自然故事,其中揭示的道理非常複雜。
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