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吃麵文化遍及東西南北,蘭州牛肉麵、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重慶小面等人盡皆知。
在四川成都,當地人的早餐裡絕對少不了擔擔麵。
當然,作為美食之鄉的成都,麵條遠不止擔擔麵一種,在雙流區黃龍溪古鎮,就出產很有個性的“一根面”。
沒錯,麵條還真就是一根,無論你一碗吃多少,也只有一根。
一根面從宋朝就開始在黃龍溪流傳了,鹿溪河與府河(古稱錦江)在此交匯,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和悠久的農耕文化,也為小麥的種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因此勤勞而智慧的黃龍溪人做出了一根面。
每當逢年過節、老人過壽等紀念日,一根面都是黃龍溪人必備的主食,這樣的習俗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期。
大概是因為一根面的製作工藝太複雜,又或是因為清末局勢讓百姓生活太艱難,從那時起,一根面就在黃龍溪民間失傳了。
如果不是黃龍溪古鎮開發了旅遊,可能至今都不會有人想起一根面。一根面重新回到黃龍溪民間時,是2011年的事情。
黃龍溪古鎮從1992年開始掛牌,經營了20年時間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招牌小吃,也是景區的工作人員訪遍黃龍溪民間,才把製作一根面這項失傳了一個世紀的手藝重新尋了回來。
不過,一根面的知名度並不是那麼好打響的,黃龍溪古鎮一根面小吃店剛成立時壓根就不受遊客待見,還是在2011年底獲得了一次小吃爭霸賽總冠軍之後,一根面才開始打響了知名度。
在各路媒體的瘋狂傳播下,一根面在當時就已經成為了網紅,成為遊客來雙流黃龍溪古鎮旅遊的必打卡地,各種山寨版“一根面”餐館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在黃龍溪一帶拔地而起。
讓一根面火起來的精髓,就是那耍雜技一般妖嬈的甩面動作,當初正宗麵館的創始人為了練好這個動作,不知甩飛了多少斤麵粉。
到了短影片興起的時代,這甩面招牌動作還誕生了妖嬈哥、甩面仙子等網紅代表,人氣空前火爆。
即使一碗看似尋常的一根面都賣到25元一碗,來打卡一根面的顧客寧願排上兩三個鐘頭的隊也要吃到一次。
然而,這兩年一根面的熱度急劇下降。
即使妖嬈的甩面動作依舊在繼續舞動,依舊有不少人圍觀拍照拍影片,但買賬的顧客越來越少,再也難以達到以前排隊幾小時才能吃上一根面的火爆程度了。
從表面上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疫情的影響,畢竟這兩年疫情反反覆覆,旅遊業難做,景區限流導致沒生意。
但歸根結底還是一根面又貴又不好吃,這就給遊客帶來了糟糕的體驗感。
很多吃過一根面的遊客反映,25塊錢的一根面味道還不如外面幾塊錢一碗的普通麵條,吃了第一次不想再吃第二次。
遊客的吐槽不是沒有道理的,看過網紅表演做一根面的影片,表演確實很驚豔,但說實話並沒有讓我想消費的衝動。
首先一根面這樣下鍋連煮熟的程度都未必一致,而且一根細長的麵條在人那麼多的地方甩啊甩的,衛生也是堪憂。
放眼整個旅遊業,實實在在做味道的餐飲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靠消費遊客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來支撐。
口感不咋地、價格還死貴都是普遍的現象,一根面如此,其他像土耳其冰淇淋、摔碗酒等等也是如此。
大概商家是覺得很多遊客一生只來這裡旅遊一次,賺到一個是一個,也不指望賺回頭客的錢吧。
-END-
一根面的“降溫”說明餐飲當中,那些花裡胡哨、“網紅”扶持等外在元素用作錦上添花是沒有問題,但做餐飲終究是應該回歸本真。
只有味道和質量才是餐飲的核心,才是更值得花心思打造的地方,才能讓好名聲、好人氣維持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