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醫院完成省內首例“剖宮又開胸”手術,力保心臟病產婦母子平安
十小時生死營救
省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營救心臟病孕婦,圖為手術中。 (海南省人民醫院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 馬珂 實習生 王菲
2月11日,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病房裡,患者符女士的家屬將幾面錦旗交到該院多個科室醫生手中。就在不久前,懷孕32周的符女士出現心臟二尖瓣卡瓣,危及生命。省人民醫院多學科醫生聯合救治,歷經10個小時,為符女士完成了我省首例剖宮產同時開胸再次置換障礙機械瓣膜手術,保住了她和孩子的生命。
A
孕婦心臟“卡瓣”危及生命
“懷孕32周突發機械瓣卡瓣,整個二尖瓣瓣膜被血栓及增生纖維組織覆蓋,功能基本喪失,隨時可能猝死。我從業27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省人民醫院產科一區主任陳小菊至今心有餘悸。
據悉,1月17日,省人民醫院產科一區一名32周孕婦符女士因下腹墜脹入院,入院後第二天突發胸悶、氣促,心電圖提示心動過速。
陳小菊結合患者既往12歲因“風溼性心臟病”行“二尖瓣機械瓣換瓣術”的病史,且術後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她意識到該患者病情危急,立即指示申請急診床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以及相關凝血、心臟方面的評估,最終發現患者 “二尖瓣卡瓣”!
據悉,心臟換瓣術後機械瓣卡瓣是最危險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如果不盡快解除卡瓣,患者短時間內可能會演變為急性心衰、心律失常、肺水腫,進而迴圈、呼吸崩潰,最終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
能否同時保住孕婦及其腹中的新生命?如果不同時解除心臟問題會不會母兒危險?此類病例保留胎兒同時開胸手術在省內尚未有經驗可循,一道道難題成為急救診療面前的攔路虎,考驗醫務人員。
省人民醫院醫務部為孕婦開通了綠色通道,並緊急組織了產科、心臟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新生兒科、心血管內科、安全辦、醫調委等多學科聯合會診,討論及制定搶救方案。
為了同時保證母親和胎兒生命安全,多學科會診意見最終決定,將剖宮產與開胸二尖瓣再次置換術同步進行。
B
省內首例“剖宮又開胸”手術
1月19日13時,患者被推進了手術室。
再次瓣膜置換手術本身風險就大,再加上患者又是一名孕婦,手術風險層層加碼。陳小菊回憶道,大家都清楚眼前這臺手術有多棘手,術前準備工作就動用了大量醫護。
首先由產科團隊進行剖宮產手術,幾乎用了最短時間,將胎兒順利娩出,為後續心臟瓣膜手術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類心血管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極高。卡瓣本身已經造成患者心衰、肺水腫,還要實施全麻下的剖宮產以及二次心臟手術分離粘連,極易加重病情甚至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儒正表示,由於患者第一次心臟手術已造成組織廣泛粘連,再次進行手術首先需分離出粘連心臟。而且受到孕婦激素水平及組織水腫的影響,患者的組織、心房壁極其脆弱,稍微觸碰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大出血。
當醫生開啟患者胸腔後,發現患者左心耳有一個大約15×20毫米的血栓,二尖瓣瓣葉覆蓋血栓及增生纖維組織,嚴重阻礙了瓣葉開啟。“如果再晚一點,患者生命可能就不保了。”李儒正主任說。
經過長達5個多小時的心臟手術,產婦的心臟二尖瓣順利更換,平穩返回心臟外科重症監護室,術後第三天轉入普通病房,第一次看到了尚未謀面卻已與她“同生死共患難”的寶寶照片。
C
“遇見你們是我最大的幸運”
“感謝你們,謝謝省人民醫院挽救了我的家庭,遇見你們是我最大的幸運。”回顧這次在鬼門關走一趟的經歷,符女士的丈夫陳先生不斷道謝。
目前,符女士已能行走、進食,生命體徵及內環境平穩。小寶寶已於2月10日出院,體重從1.81公斤增長至2.51公斤,自主吸奶32毫升/次,各項生命體徵及檢查指標顯示良好。
“此次成功救治的省內首例晚期妊娠合併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換瓣術後卡瓣病例,顯現了省人民醫院對急危重症孕產婦救治的高度重視、MDT多學科會診的迅速聯動、團隊協作救治的實力。”陳小菊說。
(本報海口2月13日訊)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