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目前的研究資料和專家組的意見,ESMO指南制定了關於睪丸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診斷、分期、治療的相關建議。本文對專家組相關建議進行了整理,以饗讀者!
診斷、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
生殖細胞腫瘤(GCT)的診斷應基於組織學 [II, A] ,除非需要進行緊急含順鉑化療(ChT)時。
即使臨床影像學明確,腫瘤負荷高且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有症狀患者應立即接受ChT,以免因嘗試進行活檢而造成延誤[III, A]。
睪丸切除術前後及整個隨訪期間,應監測血清腫瘤標誌物(AFP、β-hCG 和 LDH),以便用於準確分期和風險分層以指導治療、監測復發[II,A]。
~5%的GCT患者對側睪丸中存在原位生殖細胞瘤(GCNIS),需要隨訪期間進行體格檢查和/或超聲檢查[III, A]。
由於對GCNIS進行放療(RT)可影響生育,應與患者認真討論提前或延遲放療[III,A]。
分期與風險分層
應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進行睪丸切除術後的管理 [III, A]。
所有患者必須進行胸部、腹部和骨盆的增強 CT 掃描[III,A]。
中樞神經系統(CNS)MRI 適用於不良預後患者,尤其適用於絨毛膜癌/高 β-hCG、多發性肺轉移或腦症狀患者 [III,A]。
不推薦使用常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V,D]。
推薦國際生殖細胞癌協作組(IGCCCG)用於轉移性患者的風險分層 [III,A]。
區域性疾病的治療
原發腫瘤的治療
最好在睪丸切除術之前,為所有患者提供精液分析和精子冷凍儲存[II,B]。
精液儲存是最具成本效益策略的生育力儲存策略[II,A]。
應透過腹股溝切口進行根治性睪丸切除術 [III,A]。
在經驗豐富的臨床中心對經篩選的患者進行保留睪丸術是可行的[III,A]。
在保留睪丸術期間若診斷出GCT,必須完成睪丸切除術或睪丸切除後的放療,因為另一個睪丸發生GCNIS的風險很高[III,A]。
I 期精原細胞瘤
應告知患者睪丸切除術後的治療選擇:監測或進行卡鉑輔助治療;以及治療特異性複發率、急性和長期不良事件[II, A]。
應解釋風險因素對微轉移的影響以及對較大腫瘤和/或網狀睪丸浸潤進行卡鉑輔助治療的基本原理[III,B]。
無風險因素患者不應給予卡鉑輔助治療 [III,D]。
在全面告知監測的優點和缺點後,應考慮患者自主選擇睪丸切除術後的治療而不是直接給予一週期卡鉑治療 [III, B]。
不應將RT作為睪丸切除術後的輔助治療選擇[II,D]。
IIA期精原細胞瘤
至少應透過組織學/細胞學驗證轉移或減少過度治療,並定期觀察放射學進展[III,B]。
應鼓勵患者參與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III,B]。
根據IGCCCG 建議,應給予IIA期精原細胞瘤放療(30 Gy/2 fractions)或含順鉑化療(3個週期的BEP[博來黴素+依託泊苷+順鉑]或4個週期的EP[依託泊苷+順鉑])[II, A]。
I 期非精原細胞瘤
應告知患者睪丸切除術後的治療選擇:主動監測或進行輔助化療;以及治療特異性複發率、急性和長期不良事件[II, A]。
在全面告知主動監測的優點和缺點後,應考慮患者自主選擇睪丸切除術後的治療而不是直接給予一週期卡鉑治療[III, B]。
不推薦給予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RPLND)[II, D]。
IIA 期非精原細胞瘤,血清標誌物陰性
建議應謹慎評估以避免過度治療,因為淋巴結腫大患者中,大約15%~35%臨床IIA期患者不存在疾病轉移[II, A]。
IIA-IIB 期非精原細胞瘤,血清標誌物陽性
應根據IGCCCG 建議治療血清標誌物陽性IIA-IIB期非精原細胞瘤患者。例如,若低危患者有博來黴素禁忌症,可使用3個週期 BEP或4個週期EP[II,A]。
轉移性疾病的治療
II-III 期精原細胞瘤
根據 IGCCCG 分組,IIB-IIC、III期精原細胞瘤應給予含順鉑化療方案[II, A]。
不適合化療的IIB期精原細胞瘤患者應接受主動脈旁和同側髂骨RT(36 Gy/2 fractions)[II, A]。
ChT後精原細胞瘤的治療
ChT後完全緩解患者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II,A]。
對於殘留腫瘤>3 cm患者,建議在完成 ChT 後至少六週後進行 FDG-PET 掃描[III, B]。
IIA 期轉移性非精原細胞瘤,標誌物陽性和 IIB-III 期轉移性非精原細胞瘤
若患者有博來黴素的禁忌症,IGCCCG預後良好患者應接受3個週期BEP或4個週期EP [II,A]。
高風險非精原細胞瘤患者進行第一個週期 BEP後應評估 AFP 和 β-hCG水平下降情況,以便在經驗豐富中心進行強化治療[II, A]。
有CNS轉移或原發性縱隔腫瘤的非精原細胞瘤患者應始終在經驗豐富中心進行治療[II, A]。
血栓栓塞事件(TEE)的預防
因需要持續化療,轉移性GCT患者應考慮預防TEE,尤其是當出現一種或多種公認的危險因素時:腹膜後淋巴結>3.5cm,III期疾病,中心靜脈通路導管,中或高風險特徵[III,B]。
應使用外周靜脈通路導管代替留置血管通路裝置(VAD)[III,A]。
化療後非精原細胞瘤的治療
應優先透過神經保留 RPLND開放手術切除軸向直徑>1cm的殘留淋巴結[II, A]。
多發內臟轉移的患者應始終由經驗豐富專家進行評估[II, A]。
挽救治療
推薦在專科醫院進行二線常規劑量ChT(例如 TIP[順鉑+異環磷醯胺+紫杉醇])[II, A]。
三線及以上給予高劑量ChT或可治癒經篩選患者[II,A]。
手術是挽救治療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III, A]。
晚期復發患者的治療
2%~3%的晚期復發患者應僅在專家中心接受治療[II, A]。
應基於晚期復發患者的組織學和腫瘤標誌物給予ChT [II,A]。
手術應作為治癒性治療的組成部分之一[II,A]。
個性化治療
血清 miRNA 顯示出有潛力的臨床適用性,但目前不推薦用於常規臨床實踐 [III, D]。
隨訪、長期療效和生存
因性腺機能減退的長期風險,GCT 倖存者應定期進行激素評估[II,A]。
睪酮替代療法僅適用於睪丸癌倖存者,睪酮水平低於正常範圍和性腺機能減退的症狀患者 [III, B]。
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感;應最小化心血管疾病和繼發性癌症發生風險,這是最嚴重的長期毒性 [II, A]。
參考文獻
Oldenburg J, Berney DM, Bokemeyer C, et al. Testicular seminoma and non-seminoma: ESMO-EURAC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 Annals of Oncology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