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觀察者網 李麗】國內知名一次性醫療裝置供應商美華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華國際)於近日釋出了赴美上市的條款,即將正式登陸美股市場。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案也顯示,最近幾周,至少有6家中國公司提交了在紐約上市的檔案。
去年8月到今年1月,只有1家中企司在美國IPO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14日報道,美華國際醫療科技公司(MHUA)本週(16日)將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上市。這家面向全球出售醫療用品的公司計劃籌資5750萬美元。
據資料提供商 Dealogic稱,雖然金額相對較小,但美華國際將成為自去年10月另一家中資公司聯拓生物(Lianbio)在納斯達克IPO並籌資3.34億美元之後,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
![]()
公開資料顯示,美華國際醫療科技公司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江蘇揚州,上市之前就已服務於中國以及歐洲、美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的醫院、藥房、醫療機構和醫療裝置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醫療器械供應商。
Dealogic的資料顯示,從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只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而去年同期為20次。
據路透社根據查閱到的申報檔案報道稱,至少有6家中資公司最近幾個星期內提交了在紐約上市的檔案。
不過銀行業人士表示,這些上市計劃都是小型的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從100萬美元到3500萬美元不等。
保險經紀公司恆光控股高管張久林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監管機構都希望像恆光這樣正當守法的公司能夠透過上市做大做強。他的公司於1月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草案,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多達1960萬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案顯示,除了新的IPO申請外,今年還有10多家中國公司修改了IPO檔案。
“中資公司恢復申請赴美上市,讓市場參與者看到了一線希望”
2020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規定: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者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無法連續3年對其進行審計,則該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交易。
《金融時報》2月7日報道稱,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美國境外企業上市的最大來源地,並已成為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這兩家證交所一直在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尋找中國公司的替代者,以幫助填補空白。與此同時,兩家證交所的高管也私下對監管機構和政界人士進行遊說,希望允許中企赴美上市。
對於將有中企在美國IPO,私募股權公司PAC的創始合夥人廖明向路透社表示,中資公司恢復申請赴美上市,讓市場參與者看到了一線希望。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個月在一次有外國金融機構高管出席的會議上透露,中國和美國在協調有關在紐約上市中國公司的監管法規問題上正在取得進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