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這個讓一代君王都自愧不如的“子房”,就是位於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

他在劉邦稱帝過程中,憑藉無雙智謀,多次挽狂瀾於既倒,功勞顯赫。

後來,當劉邦因猜忌誅殺多位有功之臣時,張良又能功成身退,得以善終。

孔子曾言:“從心所欲不逾矩”。

縱觀張良的一生,他既跟隨自己的內心做事,又沒有因為逾越規矩而給自己招致禍患,做人做事也總是能收放自如。

正所謂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人生只有把“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收穫真正的安穩與豐盈。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做事遵尺度

張良出身於戰國時期的韓國,他的祖輩曾有五人先後擔任韓國國相,是當之無愧的名門望族,這讓他對韓國有著比常人更加強烈的感情。

後來韓國不幸被秦國所滅,張良便對秦國恨之入骨。

弟弟去世後,孑然一身的張良,決意將全部家財都投入到反秦的事業當中。

他到東方拜見滄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打算在秦始皇東巡時將其刺殺。

可惜秦始皇早有防備,行刺當天,刺客根本分不清哪個才是秦始皇的馬車,秦始皇得以倖免於難。

耗盡心血的謀劃,居然以失敗告終,自己還成為了通緝要犯,這件事讓張良的內心無比憤恨。

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趁著滿腔熱血,立即投入下一次的刺殺,相反地,張良冷靜地選擇蟄伏下來,提升自己,以待時機。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進一步魚死網破,退一步海闊天空。

也正是因為張良沒有逞莽夫之勇刺殺,去做不切實際的事情,儲存了實力,才讓他有了“圯上受書”的機會,獲得了《太公兵法》,得以成為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後來,張良憑藉自身的謀略之才,成為了劉邦最為倚仗的謀臣之一,透過輔佐劉邦,借用劉邦的力量實現了亡秦的願望。

有人說古博浪沙張良刺秦體現的是張良不畏強秦的勇敢,可我認為它還體現了張良做事有度的一面。

世事不可盡遵於己意。

當事與願違,自身的憤懣難以平息,張良卻能按照自身的實力合理地規劃自己,不逞莽夫之勇。

這是因為一切在他的心中早有了尺度,他懂得遵照尺度行事,所以才能夠在事情偏離軌道時,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利弊。

心有尺度的人,便不會偏離人生軌道。做事遵循尺度的人,便不會做不切實際的事情。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說話有分寸

劉邦攻打進咸陽城後,看到奢華的寶物、貌美的宮女,便想留在秦宮中享用。

這時,武將樊噲冒死諫言,直接斥責劉邦“要做富家翁”。

正在興頭上的劉邦聽後十分不悅,根本不予理睬。

後來,張良隨後向劉邦諫言,劉邦卻欣然採納,徹底改變了態度,立即下令封存秦宮的寶物,並整治軍隊 ,等待項羽等路起義軍來會和。

同樣內容的諫言,之所以張良能夠成功,得益於他諫言時對分寸的把控。

張良諫言時語氣平和,卻軟中有硬,採用緊打慢唱的方法,十分注重說話的分寸。

把“無道秦”、“助桀為虐”等苛刻的字眼,用溫和地方式刺進了劉邦的內心深處,讓劉邦警醒的同時也不自覺地聽從了張良的意見。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韓非子曾說:

凡是諫言的困難,難在瞭解對方的心理,從而用適當的方式令他採納。

而要做到這一點,便要在說話時懂得分寸,懂得體諒,明白哪些可以說,哪些絕對不能說。

譴責批評讓人不悅,容易讓人不願面對,進而忽略諫言的內容。

出口如蘭則讓人舒服,也更容易讓人感覺親近,願意去採納聽從。

古代因向君主諫言不當,丟掉性命的不計其數。

說話沒有分寸,口無遮攔的結局往往也是傷人傷己。

一個人會說話的實質是掌握分寸感,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說話有分寸感的人,往往也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比他人更加順遂的人生。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做人留餘地

當劉邦的漢王朝逐漸趨於穩定,張良也開始將自己的地位,逐步從“帝者師”退為“帝者賓”。

為人處世也都遵循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原則。

後來劉邦唯恐部下反叛,開始大肆翦滅異姓王。

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張良明哲保身,既不為了討好君王落井下石,也不主動參與謀劃。

俗話說:斷盡別人的路,自己也將無路可走。

張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所以在西漢皇室的暗鬥中,張良也格外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在適當的時機下,他果斷地選擇離開旋渦中心,讓自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遠離俗事的確可以讓自己不受波及,但完全不講情面,過分虛偽亦讓人避而遠之。

在進退間,張良把“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所以,當皇后呂雉為了保全兒子的太子之位,請求張良出謀劃策時,張良並沒有拒絕。

這件事也讓呂雉對張良一直心懷感激和敬重。

最後,張良以自己“為韓報仇強秦”一生的宿願已經滿足,再加上病魔纏身的理由自請隱退。

從此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徹底遠離了朝堂。

而他曾經幫助過的呂后此時仍不忘感激張良,勸解他不要委屈自己。

張良也聽從了呂后的勸告,吃穿用度上依舊遵循俗世的規則。

直到漢高後二年,張良病逝,一代“謀聖”得以善終。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張良前期在君王身邊時盡心輔佐,又在地位提升時逐漸遠離權力中心功成身退。

他進退有度,同時深知在進退間給別人留有餘地,本質上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畢淑敏曾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聰明的人,在做人做事時,也一定會給彼此留下轉身的機會和空間。

“謀聖”張良: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做事遵尺度,張良得以韜光養晦,謀定而後動;

說話有分寸,張良能夠在對君王諫言時得償所願;

做人留餘地,張良收穫了安穩的人生。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凡事失去限度,就難免會行差踏錯。超越了限度的約束,也會過早地凋零。

依“度”行事,才能做事有分寸,有方法,有舒緩,有預判。

而把握好“度”,便是人一生的修行。

作者 | 墨暄,揮墨淋漓 風和日暄。

圖片 | 《鴻門宴》劇照(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1-08

相關文章

從小學到本科,諾獎得主李政道從未取得過正式的文憑,唯一擁有的就是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從小學到本科,諾獎得主李政道從未取得過正式的文憑,唯一擁有的就是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李政道獲諾獎時的年齡尚不足31歲,迄今仍是次年輕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本文與您一起了解下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生平和愛情.學術成就,回顧他對中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貢獻. 蘇州天賜莊李氏家族 李政道的曾 ...

1974年,李政道回國受毛主席接見,主席:有上海人,那有沒有下海

1974年,李政道回國受毛主席接見,主席:有上海人,那有沒有下海
上海被年輕人戲稱為"魔都",這是一座他們又愛又恨的城市,愛它的機會眾多,能給人以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又恨它的高不可攀,讓人很難在此定居下來. 如今的上海便是以其這種獨特的魅力,吸引 ...

35歲物理天才跳樓自殺,李政道發來唁電:物理學失去了一顆新星

35歲物理天才跳樓自殺,李政道發來唁電:物理學失去了一顆新星
1995年9月16日,法國巴黎警方接到報案,稱有一位年輕男子從高樓墜下.警方到場後進行了初步調查,認定該男子系自殺,進一步調查後才發現,這個長著東方面孔的男子並非普通人,而是來自美國頂級學府加州大學洛 ...

直播預告 | 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

直播預告 | 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
1957年,李政道先生因與楊振寧先生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之一.李政道先生滿懷赤子之心,自1972年以來,先後建議開設少年班,為中國物理科學 ...

李政道先生與中國高能物理發展

李政道先生與中國高能物理發展
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為物之行,物為道之成,天地之藝物之道." 在高能所大院門口矗立著一座名為"物之道"的雕塑,雕塑正面 ...

楊振寧晚年改回中國籍,只為養老?看看他對國家做的貢獻有多大吧

楊振寧晚年改回中國籍,只為養老?看看他對國家做的貢獻有多大吧
楊振寧老先生的大名響徹半個世紀,他和同時期的錢學森.鄧稼先.錢偉強等人都是聞名世界的頂級科學家.鄧稼先先生衝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回國時,楊振寧很不解.鄧稼先先生為了研發原子彈耗費全部心神連身體都搞壞時 ...

楊振寧傑作:粒子照鏡子

楊振寧傑作:粒子照鏡子
對稱性原理是宇宙世界的根本原理之一,它比牛頓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還要重要.但是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在粒子世界,物質的對稱性被打破了--假如粒子照鏡子鏡裡鏡外的粒子居然不一樣!物理學的一個根本 ...

宇稱為什麼不守恆?

宇稱為什麼不守恆?
宇稱不守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物理現象,它使得諸多物理概念和數學理論建立深刻的聯絡,不同的物理思想與理論也在這種物理現象中被連成了一個整體.筆者將在本文中闡述一種理解宇稱不守恆的相對簡單易懂的方法,並闡述 ...

著名物理學家緣何被禁止進入實驗室?

著名物理學家緣何被禁止進入實驗室?
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是以著名的物理學家來命名的著名的非物理學現象--泡利效應. 雖然聽著"泡利效應"似乎有點物理學的味道,但是這個效應本身,不能說與物理學不太相關,可以說是毫無瓜葛. ...

毛淑德:一些天文學軼事

毛淑德:一些天文學軼事
如今,中國天文正努力向前,走上世界舞臺 |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中國先民對於宇宙的好奇與探索古已有之,中國天文也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擁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楊振寧所說的“造物主”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楊振寧所說的“造物主”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楊振寧是華人在理論物理學方面成就最高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和李政道於1957年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有一個採訪楊振寧的2分鐘訪影片火了起來,該採訪的提問部分,有人問楊振寧:對於造物主 ...

1976年毛主席溘然長逝,楊振寧含淚說出的12個字,舉國悲痛

1976年毛主席溘然長逝,楊振寧含淚說出的12個字,舉國悲痛
1976年9月9日,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晚上凌晨10分,經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他最愛的人民.當這一訃告一經發出,世界各國也紛紛陷入這份悲痛之中.而遠在美國的楊振寧在聽聞這個訊息後,悲痛欲絕,將自 ...

楊振寧稱杜聿明為“杜先生”,周總理急忙糾正:應該叫岳父大人

楊振寧稱杜聿明為“杜先生”,周總理急忙糾正:應該叫岳父大人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訊息傳到臺灣,蔣介石立即讓楊振寧的岳母曹秀清前往美國,企圖讓她把楊振寧拉攏到臺灣,為黨國效力. 與此同時,周總理派人帶上楊振寧岳 ...

百歲楊振寧反對超大型對撞機,認為要花200億美元,為啥這麼貴?

百歲楊振寧反對超大型對撞機,認為要花200億美元,為啥這麼貴?
楊振寧100歲了!2021年9月23日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百歲誕辰,他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演講.楊振寧對現代物理學作出了非常突出的 ...

100歲的楊振寧思維敏捷,健康矍鑠!他的3大養生秘訣值得學習借鑑

100歲的楊振寧思維敏捷,健康矍鑠!他的3大養生秘訣值得學習借鑑
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度過了自己100歲的生日,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在196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而且楊 ...

73年,毛主席親自接見楊振寧,談及杜聿明,毛主席:代問你岳父好

73年,毛主席親自接見楊振寧,談及杜聿明,毛主席:代問你岳父好
前言 楊振寧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而杜聿明曾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看似是兩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實則是女婿和老丈人的關係.1973年,楊振寧和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第三次回國時,毛主席在書 ...

楊振寧回國後見到岳父杜聿明,稱呼“杜先生”,周總理迅速糾正

楊振寧回國後見到岳父杜聿明,稱呼“杜先生”,周總理迅速糾正
常言道:"科學雖無界,但科學家卻有國家之別." 在新中國成立早期,國內科研條件極其匱乏,缺乏必要的研究儀器.可是,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梁思禮.華羅庚.朱光亞.鄧稼先.錢學森等一眾學者 ...

楊振寧回國後年薪有多高?看到清華開出的薪資,才知道他有多厲害

楊振寧回國後年薪有多高?看到清華開出的薪資,才知道他有多厲害
提到諾貝爾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獲獎的時間距離現在很近,所以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際上,早在1957年我國就曾有人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人就是楊振寧. 楊振寧在物理學方面作出了 ...

蔣介石:爭取楊振寧來臺灣效勞;杜聿明的妻子:此事讓我去美國辦

蔣介石:爭取楊振寧來臺灣效勞;杜聿明的妻子:此事讓我去美國辦
1949年1月10日凌晨,帶著副官.衛士十來個人單獨突圍的杜聿明在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村,被解放軍戰士俘虜.訊息傳出,他的妻子曹秀清一路高喊著不顧一切地由上海來到南京.當時,曹秀清還帶了3000元 ...

楊振寧95歲才改回中國籍,只為回來養老?先看看他的貢獻有多大吧

楊振寧95歲才改回中國籍,只為回來養老?先看看他的貢獻有多大吧
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 1949年,身在美國的錢學森,透過廣播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這位在美國已經處於領導地位的火箭專家,已闊別祖國多年,聽到這個訊息後激動不已,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