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改之後,原先的“大軍區級”變成了“戰區級”,相對應的,正、副戰區級的單位變動較大,有單位組建、也有單位消失,有單位升格、也有單位降格。
那麼,目前一共有多少個正、副戰區級的單位呢?
先介紹一下正戰區級單位,目前共有14個,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五大戰區。
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理所當然都是正戰區級的單位,負責一個方向的作戰任務,屬於“用兵”的軍令機構。
第二類,是四大軍種和兩支獨立部隊。
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部隊都是正戰區級單位,主要負責隊伍建設,屬於“養兵”的軍政機構。
第三類,是三個軍委職能部門。
目前,軍委的職能部門中僅“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紀委”是正戰區級單位,並且,三個單位的一把手還會高規格配備。
值得注意的是:
1、總參、總政之前是超大軍區級,軍改後的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明確降格為正戰區級,副參謀長、副主任是副戰區級的中將。
2、總後、總裝之前是正大軍區級,軍改後的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明確降格為副戰區級,副部長都是正軍級的少將。
只不過,因為多重因素的影響,“後勤保障部的部長、政委”以及“裝備發展部的部長”目前都高配為正戰區級的上將。
3、國防部作為國家部委,相當於正戰區級,但它沒有實體機構,暫不計入名額。
再介紹一下副戰區級單位,目前共有55個,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隸屬於軍兵種和獨立部隊的有23個:
1、軍委直屬的聯勤保障部隊是副戰區級單位,下轄5個聯勤保障中心,負責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
2、陸、海、空、火箭、戰支、武警的“紀委、參謀部、政治工作部”都是副戰區級單位,合計18個。
2、隸屬於陸軍管轄的西藏軍區、新疆軍區也是副戰區級單位。
注:“北京衛戍區、駐港部隊”一直都是正軍級編制,軍改前兩位主官高配副大軍區級(副戰區級),軍改後兩位主官都由正軍級少將擔任。
3、戰略支援部隊管轄的航天系統、網路系統兩個部門也是副戰區級單位。
第二類,隸屬於五大戰區的有23個:
1、五大戰區的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是副戰區級單位,合計10個。
注:戰區沒有獨立的紀委,是由軍紀委派駐紀檢組,屬於軍級單位。
2、戰區陸軍、戰區空軍、戰區海軍是副戰區級單位,但是西部戰區、中部戰區沒有海軍,合計13個。
第三類,軍委職能部門7個,分別是:
1、辦公廳
2、後勤保障部
3、裝備發展部
4、訓練管理部
5、國防動員部
6、政法委
7、科技委
第四類,研究院、軍校各1個,分別是:
1、軍事科學院
2、國防大學
軍改之後,軍科院和國防大學都已明確降格為副戰區級,但是,軍科院的院長、國防大學的校長、政委3人目前都高配為正戰區級上將。
注:國防科技大學軍改後已明確降格為正軍級。
最後,介紹一下全新的軍銜制度。
目前,現役軍官的軍銜實行“一職一銜”,不再設輔助軍銜!
所以,正戰區級的軍官都授“上將”軍銜,副戰區級的軍官都授“中將”軍銜,晉級即晉銜,不再有任職年限的要求。
歡迎點贊、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