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1年到1945年,直接或間接死於日本侵略者的世界各國人民總數超過了三千六百萬。可以說,支撐日本進步的國基以及他們那時那刻享用的一切“殊榮”,都是建立在彼時彼刻亞洲鄰國無數屍山血海之上的。
日本人罪孽深重,但真正受到懲罰的卻寥寥無幾。戰後受到各國制裁的日本戰犯僅4226人,被判處極刑者更是少之又少,只有不到一千人。
對於世界各國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大部分日本人都要承擔不同程度的責任。
但一個個追責下去實在太難,小魚小蝦可以用“服從上級”這類說辭為自己開脫,唯有一人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能放過,他就是昭和天皇裕仁。
裕仁是二戰日本軍隊的最高領導者,一切重要指令都經他之手,一切重大決策幾乎都有他在場,對於日軍的罪行,他應該負最直接的責任。
然而,東京審判他不在場,戰犯名單裡也沒有他的名字,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一直活到88歲,他都相安無事。
何止裕仁,他的叔父朝香宮鳩彥王指揮南京大屠殺,叔叔東久邇宮稔彥王制造武漢大轟炸,表弟竹田宮恆德王監督731部隊。這些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但要知道的是,日本戰敗後包括日皇在內的所有皇族成員都逃過了審判。
一、裕仁的罪狀:全面侵華戰爭,731部隊,南京大屠殺
昭和,是日皇裕仁在位期間的年號,啟用於1926年。取意“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但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寓意美好的年號跟裕仁這個人半點不沾,八字不合。
1937年7月11日,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四天,裕仁連續接見了首相、參謀總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並親自批准了向華北增兵的計劃。
要知道,盧溝橋事變原為日本中下層軍官瞞著內閣搞的鬼,但如果沒有後來大藏省的撥款,陸軍省的增援,根本成不了氣候。
裕仁的這一決定使得事變擴大升級,演變成全面侵華戰爭的開端。所以說,裕仁是全面侵華戰爭的實施者。
而早在1935年,在他的授意下,日本侵略者組建了731部隊。1940年,731部隊分別在海拉爾,海林,孫吳,林口擴建了四個支隊。
裕仁則對731部隊厚愛有加。名義上,這支部隊隸屬關東軍,實際上由他“御駕親征”。
731成立之初,裕仁就給他們撥了兩千萬日元的鉅款,並召集舉國人才,在中國東北建起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細菌戰基地。
而731部隊的研究專案是如何把鼠疫、炭疽、霍亂運用在戰場上,並殘忍地利用中國百姓進行人體實驗。
裕仁非常關心731部隊的研究進展,所有重大實驗成果都要呈報給他本人。裕仁曾親自接見石井四郎,還飲下用尿過濾而來的純淨水,以此表明自己對731的重視與信任。
所以說,裕仁是731一系列反人類罪行的主謀。
另一方面,在南京大屠殺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罪人,一位是松井石根,另一位是朝香宮鳩彥王,這兩人都是裕仁欽點的。
1937年12月1日,裕仁下達第8號大陸命:攻克南京。12月13日,南京陷落,長達六週的南京大屠殺開始。
聽到南京城下屍橫遍野,30萬中國人被日軍殘忍殺害的訊息,裕仁表示極度滿意,嘉獎參與者。
他遠在東京皇宮,卻用實際行動支援了南京大屠殺。
二、討好太上皇,逃過一殺
1945年,日本殖民擴張數十年的暴行終於迎來了終結。
美軍先是派出李梅火燒東京,趁日本入秋之前把農田裡的糧食全給揚了。之後,再投下兩枚原子彈,實驗一下新科技的威力。
此時的日本已是山窮水盡,雖然老鬼子嘴上喊著要一億玉碎,但心裡還是明白本土作戰意味著什麼的。火燒東京,唯獨皇宮不燒,說明美國不想讓他死。
事已至此,裕仁開始盤算起了他的求生之路。
此時,前有美軍二次核爆,後有蘇軍八月風暴。在東京,大臣們為戰與降爭得不可開交。御前會議上,主戰和主降各三票,就等天皇定奪了。裕仁見狀,邁出了苟全性命的第一步——趕緊投降。
8月15日,裕仁宣讀《終戰詔書》,企圖以主動投降換取盟軍的寬容對待。同一天,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日盟軍總部最高司令,日本戰後事宜由他全權負責。
聽聞這位美國欽差大臣要在兩個星期後抵達,裕仁急忙進行第二步——恭迎新“主子”。
8月30日,美國C54運輸機在日本著陸。麥克阿瑟戴著墨鏡,叼著菸斗大搖大擺地踏上日本國土。
日本兵則端著槍排成兩條長龍夾道迎接,當麥克的專車從中間經過時,日本兵立即轉身背對。動作整齊劃一,莊嚴有序,看得麥克一臉懵圈,給整不明白了。
一旁的日本嚮導連忙湊過來解釋,說這是迎接天皇的最高禮儀。聽罷,麥克“龍顏”大悅,很是受用。心想:自己還沒開始統治日本,太上皇的牌面就先坐實了。
由此,麥克對裕仁產生了初步的好感。
但麥克此次日本之行,其實還揹負著一個非常難辦的問題,那就是處置戰犯。而最該被列在戰犯名單之首的,肯定是裕仁。
當時,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民眾都喊著要嚴懲裕仁。
然而,裕仁手裡握著兩個非常重要的籌碼,那就是軍隊和本土。
日本跟德國不太一樣,德國是柏林陷落,元首自殺之後才投降的。而日本雖然已經投降,但他們本土還在,並且軍隊遍佈亞太各地。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剩餘兵力為40萬;東北和朝鮮半島,日軍68萬;東南亞地區81.3萬;中國關內和越南北部戰場的日軍有131.6萬。本土日軍則更多,有370萬。
因此,日本完全有能力跟盟軍再死磕幾個月,把戰爭結束的日子後推到1946年。同時,日本人也可以就地放下武器,接受盟軍投降。
但日本人要怎麼做,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表態,那就是裕仁。
三、罪惡交易,不殺的籌碼
最後,裕仁做了一件事,換來了盟軍的不殺之恩,那就是在8月15日那天下令世界各地的日本侵略者放棄戰鬥、原地投降。
一來,這是向盟軍表達了自己的投降之意;
二來,這說明裕仁在軍中仍有很大的權威,對盟軍來說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杜魯門很為難,不殺他,就等於倒行逆施姑息養奸,將來社會上肯定要議論的;殺他,雖然應天合人,但日本必亂。
要知道,日本全國得軍人百姓雖然都沒見過他,但都奉他為真神半仙。得有他的授意,美國才能輕鬆掌控日本。
一籌莫展之際,杜魯門乾脆把這項任務推給了他的政敵麥克阿瑟。此時此刻,裕仁是死是活就全由麥克阿瑟定奪了。
殺與不殺,其實是一場利用價值與國際聲譽之間的權衡。麥克此次前來,必定會了解日本的國情,刺探裕仁的虛實。
如果裕仁徒有其表、百無一用,那他必死。
可麥克來到日本之後,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沒有人願意指認裕仁的罪行。
為了包庇天皇,不少戰犯在抓捕前舉槍自殺。沒有自殺的,在審訊時也都把罪行包攬在自己身上。他們像是在傳達一個資訊——裕仁的生命是日本人最後的尊嚴,只要不追究他的責任,其他人要殺要剮都行。
這引起了麥克的強烈興趣,他迫不及待想會會這位鬼子王,並把時間定在了9月底。
一見面,麥克當即表明,美國人是來看他的態度,不是來殺他的。
而裕仁則表示,只要能幫他保住代表皇室地位的三件神器,他將無條件協助麥克阿瑟,同時還奉上了日本在菲律賓儲存的財物及他的個人賬戶。
最終,麥克阿瑟同意了這場交易。
裕仁很識相地將自己畢生學來的聰明勁都用在了這場交易上,他馬上就交出了第一個籌碼,那就是權威。
日本人沒有是非觀,他們只認天皇一人。前一秒揮刀相向,只要天皇一句話,下一秒他們就會把刀放下,對著自己的肚子戳。
愚忠就是這麼可怕。
但美國不允許日本有這樣的人。要統治日本,就得先讓天皇放棄明治以來至高無上的權威。畢竟日本人膜拜天皇,憑的是天皇的神性。
三個月後,裕仁發表《人間宣言》,否認了自己的神性。
為了讓麥克放過他又不失名正言順。裕仁賣掉了東條英機和近衛文麿,把鍋全甩給軍部,稱自己只是照辦的傀儡。三年後,包括兩任首相在內的7名甲級戰犯被處死。最缺德的是,裕仁還給美國人獻上了另一份大禮,那就是731部隊的所有研究成果。
在會面結束的時候,麥克阿瑟提議拍一張合照留作紀念,裕仁欣然答案。和麥克阿瑟站在一起,裕仁一米五八的矮小身材暴露無遺,這也是美國人想看到的。
不久之後,這張照片在報紙上刊登了。照片上,麥克阿瑟和裕仁兩人父慈子孝的模樣,將過去國民心目中天皇威嚴神武的形象擊得粉碎。
在這場交易中,美國方面也確信天皇是戰後日本穩定的關鍵。
戰後,美蘇關係迅速惡化,冷戰接踵而至。美國急於把日本打造成遏止蘇聯的橋頭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麥克阿瑟管他正義不正義,有用的戰犯全部赦免。至於右翼勢力,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日後大有作用。
而麥克與裕仁的這次會談,正式達成了美日之間的“父子”默契,再算上五十年代的《日美安保條例》,堪稱擾亂今日亞太和平的兩大毒瘤。
但最該死的裕仁,卻成為了這場交易的最大贏家,他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保住了祖祖相傳的帝祚。
對於歷史,我們有仇恨,但也很無奈。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近代天皇制: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的罪魁》, 渠長根
2、《推罪給日本國民 打扮成“民主化身” 裕仁天皇是如何逃避審判的》,呂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