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冬奧期間,一系列冬奧主題紀錄片《飛越冰雪線》《冰雪之巔》《從北京到北京》獲得了網友們的關注和點贊,成功開啟了中國冰雪運動紀錄片的新時代。
這些表現矚目、尤其圈粉的紀錄片,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精心打造而成。2月18日,《央視劇評》主動出擊,攜手一眾製片人、導演、專家評論員和技術工程師等,舉辦了“從奧運到紀錄 感受紀錄真實魅力”直播論壇。央影片將此次直播放在金牌榜後,作為首頁重點直播內容C位推薦,而線上答題搶“頂流”冰墩墩的趣味互動也帶動了直播的破圈傳播,引爆了網友刷屏熱潮。資料顯示,本次直播全網線上觀看人數近30萬。
2小時直播中,從運動員的高光時刻到背後的努力,從見證志願者的艱辛到救援醫生提供的保障,從各項賽事的精彩紛呈到總檯轉播黑科技呈現,嘉賓們盤點賽場上的話題,回溯創作中的感動,以沉浸式、情景化的表達講述道不盡的情緣牽絆,串聯刻畫出一個個鮮活個體與北京冬奧的同心圓。
技術上,總檯除了研發“獵豹”攝像機,還為8K直播系統開發了一套AI影象處理系統,讓運動員比賽的精彩瞬間以“時間切片”的方式呈現,從而為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冬奧視聽體驗。直播中,總檯技術團隊boys的代表張露淇工程師,在冰絲帶為網友一一揭秘。
總檯也透過《飛越冰雪線》《冰雪之巔》《從北京到北京》等紀錄片的矩陣創作,多角度普及冬奧知識,講好冬奧故事,傳播奧林匹克價值觀。這些節目播出後引發社會觀眾強烈共情,口碑、熱度均登頂,營造出更濃厚的“冬奧氛圍”。
總導演馮冀因創作《冰雪之巔》《雪耀中國》,與很多運動員結緣。老將徐夢桃、小將谷愛凌在本屆冬奧會上的表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谷愛凌,以2金1銀的佳績成為國人眼中的傳奇少年,馮冀卻記錄下青蛙公主封神前的種種努力和勤奮。早在她10歲時,馮冀便建立起長期動態追蹤,以匠心為依託才得以呈現谷愛凌生動的成長曆程,才讓《冰雪之巔》《雪耀中國》備受觀眾喜愛。
與馮冀合作《冰雪之巔》後,製片人劉穎開啟了專業上的轉型和業務深耕。她說:“作為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我們在2016年前後就在考慮如何圍繞冰雪運動去做紀錄片創作,怎麼在各方面去深入表達……除了提前策劃安排,我們要選定團隊、選定執行,還要有長期跟拍的一種堅守。”依託持續探索,劉穎團隊相繼推出《榮耀征途》《了不起的冬天》《零度之下》等冰雪主題紀錄片精品。
劉穎在本屆冬奧會中看到了特別多彩的一面、特別年輕的一面和特別有個性的一面,而《從北京到北京》的總導演任崇蓉也同樣以女性細膩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她對冬奧場館的熟稔、對志願者和救援醫生的惦念,畢竟那是她創作中走過的路、見過的人。
當腦科醫生鄧侃、骨科大夫郭祁身著冰墩墩、雪容融的衣服出現在連線畫面中時,任崇蓉懷著感恩和思念的情緒打開了傾訴故事的閘門。他們不僅連續4個季度進行滑雪訓練,練就了幾十秒鐘就能到達運動員身邊實施救護的過硬本領,還本著醫者仁心的精神,譜寫了不顧自身傷痛先手術醫治患者再診療自身的佳話。
這些北京冬奧會的幕後英雄們,以服務北京冬奧為職責,以助力保障冬奧為己任。“從奧運到紀錄 感受紀錄真實魅力”直播論壇讓他們從幕後走向臺前,讓更多網友為他們鼓掌和喝彩!
“北京冬奧會,讓冰雪運動突然間變成一個現象級話題,釋放了很多人對這些運動的熱情和渴望。”專家評論員何蘇六認為,冰雪運動所帶來的體育文化現象,能作用於人的心理,改變對社會的認知和態度。這將對中國社會樣貌,尤其是年輕人的風貌產生深刻的影響。“透過我們紀錄片裡表述的過程和細節,真切地讓國民感受什麼是體育職業生涯。除了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還有沉靜、持久的努力相伴。”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緊緊圍繞北京冬奧會創作主題紀錄片,還原了運動員的成長軌跡,體現了鼓舞人心的體育精神,記錄了體育強國的成長速度,又一次為中國百年曆程定格了一幅全景畫面。
《飛越冰雪線》《雪耀中國》製片人鄧武在直播中透露:“2024年奧運會在即,我們正籌備與東道主法國電視臺共同拍攝一部關於夏奧的紀錄片,敬請期待。”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在挑戰中篤行不怠,聚焦重要時間節點、重大事件、重點工作,超前謀劃部署,提前儲備選題,向著未來再度出發。(楊哲)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