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炳銀女兒馬明慧:
我的父親出生在河北省井陘東尖山一個貧困的家庭,因排行老二,都叫他二小。年少時靠放牛放羊來維持生活。抗日戰爭爆發,村子也成為小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地帶,年少的父親就跟相親們學會了怎麼從山上滾石球打鬼子。從那時就立志要去當兵打鬼子,得知八路軍來到家鄉就奔了部隊營地,經過三番五次的軟磨硬泡部隊還是沒有收下他,部隊說他太小了拿不了槍。
那天的晚上鬼子包圍了村子,全村的老鄉都被集中在一起,鬼子實行的是三光,燒光、殺光、搶光。在這危急的時刻,父親躲過了鬼子的視線跑出了村子,他要去找八路軍來救村裡人。到部隊要經過一條冰河,顧不了那麼多了,村裡幾十口子人命懸一線,他拼命趟過冰河給部隊報信救相親們。對岸放哨計程車兵看到一個孩子晃晃悠悠的從水裡出來就倒在岸邊了。部隊的同志扶起父親,得知村裡有情況,就出兵打過去救下了鄉親們。部隊架起了柴火給他取暖。我的奶奶知道後趕了過去,看見凍僵的兒子很是難過,就一直陪在身邊。等父親身體暖和點後,部隊的同志讚揚他,你立功了,有啥要求?他就說:“我就一個要求當兵打鬼子”,聽到他堅定的決心,部隊只好收下了他。當時才14虛歲,因年齡太小,沒有合適的軍裝和其他裝備,不對就留下他當了未穿軍裝的勤務兵。第二年才穿上軍裝。從那時起,就隨著游擊隊轉戰南北,後來編入八路軍序列,拉開的他革命生涯的序幕。
在游擊隊期間,父親小小的年紀練就了一副好身手,槍法準、徒手格鬥樣樣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狙擊,進攻戰鬥中,憑藉他的機智、憑藉他的努力、憑藉他的勇敢,闖過了槍林彈雨。
1942年隨著部隊到了延安,在毛澤東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號召下,參加文化掃盲班學習文化,參加大生產勞動開荒種地,和張思德去燒炭、紡線織、編草鞋、織地毯……透過他的刻苦努力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得到部隊首長的青睞。
到了中央警衛師,首長張耀祠說你連個大名都沒有,我給你起個名字吧就叫馬炳銀,這就是大名的由來。在中央警衛師主要負責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和外國專家的安保工作,那幾年與外國專家接觸還不忘學幾句外語,英語、俄語還都能說幾句。工作的關係南來北往的人接觸多了,憑藉他的聰明睿智,學習與人打交道,積累常識,拓展知識,在處理各種棘手的問題都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和各個階層人員都能達成一片。
解放前期的北平還殘留著各種惡勢力,負責外國專家的安保工作是個艱鉅的工作,要經常化作便衣去抓特務。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保證中央首長的安全是中央警衛師神聖的責任。那一刻成了他終身難忘的記憶!
他愛偉大的祖國!他愛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經的一個放牛娃當初的想法就是救親人救鄉親,投身革命後成為了一名革命軍人,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戰、打敗了惡勢力,新中國成立了,人民解放了,他用他的青春見證了這一切!
五六十年代邊疆落後,國家號召幹部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邊疆去搞建設,馬炳銀報名了去了寧夏的銀川市,西北黃沙橫行,又逢三年自然災害,每天都有餓死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留下來參加邊疆的建設。
文革開始了,父親當時任寧夏大學的保衛科科長,掌管著保衛科的槍械,武鬥開始時有些出身成分不好的教師就被打成了右派和反革命等罪名,經常被造反派批鬥抄家等等,保衛科也是造反派要佔領的目標,於是有人站出來要保衛科出門去批鬥反革命,抄反革命的家等等,都被科長拒絕了,這夥造反派被激怒了闖入保衛科要求科長交出保險櫃的鑰匙他們要拿槍,保衛科只有科長和副科長在場,論人手肯定不如造反派多,怎麼辦呢?只能鬥智鬥勇。這時馬科長非常冷靜地掏出了保險櫃的鑰匙,同時也掏出了一把隨身帶的手槍,然後說我把鑰匙放在桌子的中間你們和我搶,你們搶到鑰匙你們就可以把槍拿走,如果你們搶不過我你們今天誰也走不出去這間屋子,這下造反派領教了他的厲害一個一個地溜走了。這件事也讓馬科長出了名,文革期間他也保護了好幾位知識分子,同時厄運也降臨了,埃批鬥、被停職、下放勞動、被抄家……
那年六歲的我蹦蹦跳跳的從外邊回來,看到屋裡所有的桌椅和櫃子都沒有了,自己的玩具到仍在地下,只有一張床和一個鐵爐子,爸爸坐在爐子旁邊一語不發,等了很久爸爸說話了“傢俱沒有了咱們可以再做,咱們省吃儉用也要把傢俱做起來”。真的特別佩服老爸,在挫折面前不氣餒、不屈不饒的精神,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他還特別的樂觀,我上小學了他全身心投入,教女兒讀書、寫字、抽時間還帶我去看露天電影,路上講電影裡的情節也會講一些戰爭年代經歷的事情,一路有星星、月亮的陪伴父女兩人暢所欲言的情景好幸福的!
父親從離休後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到了1995年的時候已經不能自理了,95年的8月份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看到這個節目他淚流滿面,剛強了一輩子的他碰到挫折沒掉過眼淚,子彈打穿小腿時沒掉過眼淚,今天看到這個節目卻哭的像個孩子!他跟家人說“抗日戰爭中國死了3000萬人,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當年和我一起參軍的有20多個人,到解放時還剩兩個人,那個戰友還是重度傷殘,到今天就剩下我一個了”。一個老軍人、一個老黨員說出了他的肺腑之言,說出了他對黨的忠誠。
一個農村的放牛娃,就為打鬼子投身革命,在部隊成長起來,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初期的國家建設和那個文革的特殊時期,在各個時期他都接受住了考驗,克己奉公、不屈不撓、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願灑出自己的一腔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