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頓莊園》原班製作團隊推出的 HBO 新劇《鍍金時代》可以說是 2022 年最值得期待的美劇,豆瓣評分 8.6。故事說的是 1880s 到 20 世紀初這段時間紐約上流社會的新舊勢力交鋒,其中 Old Money 的代表人物以當時制定“400 人名單”的 Caroline Astor 為原型,而 New Money 則以“鐵路大亨”、“鋼鐵大王”等家族為代表。今天芭珠姐深扒歷史,為你介紹一下鍍金時代新舊兩派收藏的著名珠寶作品,感受一下那個風格最多變的“混搭Style”的神奇時代~
《鍍金時代》中 Old Money 的代表 Agnes van Rhijn 原型為“紐約地王”家族的女主人 Caroline Astor
《鍍金時代》中 New Money 的代表 Bertha Russell 原型為“鐵路大亨”之妻 Alva Smith Vanderbilt
首先要給不熟悉那段歷史的同學介紹一下《鍍金時代》的背景故事,美國內戰後到 1920s 時期,工業迅速發展,湧現出諸如“鋼鐵大王”、“鐵路大亨”、“石油大亨”等新興富豪,讓已經傳承三代的 Old Money 感受到了這些新貴發起的地位挑戰。這部美劇說的就是新舊勢力交鋒的故事,可想而知是如何勾心鬥角地炫富,閃耀的珠寶自然成為最有利的武器~
劇中所選的 Old Money 代表就是以號稱“紐約地王”的 Astor 家族,是的,到現在他們家也還是頂級富豪,當時幾乎整個曼哈頓都是他們家的,大家熟悉的華爾道夫和瑞吉酒店也是他們家的,這部劇裡影射的 Caroline Astor 就是那個傳說中制定“400 人名單”的美國上流社會統治者。據說,這個名單中所包含的 213 個家族和個人,他們的血統至少可以追溯到三代傳承。也就是說,整個社交季,那些剛富起來的“暴發戶”根本無法獲得任何一張美國上流社會的邀請函!
1874 年媒體報道了一場他們的派對:Caroline Astor 從頭到腳都閃耀著鑽石,是的,就連她的鞋子上也鑲嵌著讓人眼花繚亂的鑽石。而金融家喬治·J·古爾德的夫人 Edith 一天要更換幾次珠寶,就像一個女演員在不同場景之間換服裝一樣,她的珠寶收藏多到讓她在蒂芙尼有自己的儲藏室。Stuyvesant Fish 夫人則佩戴了一枚鑲滿了鑽石的十字架,大小和門環差不多,不用驚訝,畢竟她曾經花了 15000 美元買了一個給自己愛犬佩戴的鑽石項圈。
Mrs.George J.Goud 佩戴 Tiffany 珍珠長項鍊
Old Money 傳承與傳奇的擁護者
這些 Old Money 對於珠寶的要求很簡單,一是有歷史的珠寶,尤其是帶有皇室色彩的珠寶。據說截止到 1894 年,紐約就擁有了近 100 頂王室冠冕。這也難怪 1887 年法國王室珠寶拍賣時,蒂芙尼能一舉拿下三分之一,之後,那些曾屬於法國歐仁妮皇后的鑽石珠寶收藏幾乎馬上被這些 VVIP 瓜分,其中那枚巨大的蝴蝶結胸針就屬於 Caroline Astor。
這枚蝴蝶結胸針由 François Kramer 於 1855 年為歐仁妮皇后製作,但皇后仍然覺得不夠大,又加上了 5 條鑽石飄帶和兩條大流蘇,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胸針風格,可以當做服裝上身的裝飾物。1887 年蒂芙尼連同其他珠寶拿下後,它就成為了 Caroline Astor 最喜愛的珠寶收藏之一,在家族裡傳承了超過一個世紀,直到 2008 年才重現拍賣場,這次由盧浮宮將它收入其法國王室珠寶收藏系列之中。
另一位 Old Money 的代表,政治家、銀行家和礦業大亨 William Clark 的女兒 Huguette Marcelle Clark 也擁有法國王室的珠寶收藏--曾經屬於拿破崙一世侄女瑪蒂爾德·波拿巴公主的粉鑽。
這顆枕形切割鮮彩粉紅色鑽石原重 9.00 克拉,1904 年由美國另一個珠寶品牌 Dreicer & Co.在拍賣中收購,後被 William Clark 買下成為家族珠寶收藏的核心,再次出現時,它被重新切割為 8.72 克拉,使其淨度從 SI 提高到 VS,同時也增強了其固有的顏色。
Old Money 除了喜歡有“王室血統”的珠寶外,還喜歡特別著名或者可以稱得上“傳奇”的巨大寶石。比如之前提到的 Astor 家族的另一位夫人 Nancy Astor 就擁有一頂鑲嵌著 Sancy 鑽石的 Astor 冠冕,這是她在結婚時收到禮物。
Sancy 是一顆重達 55.23 克拉的淡黃色鑽石,據說來自莫臥兒王朝,曾經被法國路易一世王后和英國的詹姆斯六世擁有,後輾轉於歐洲各國王室之手,直到 1906 年,William Waldorf Astor 從著名的俄羅斯收藏家 AK Rudanovsky 手中購買了 Sancy,並將它製成了著名的 Astor 冠冕,在家族中傳承了 72 年,1978 年時被出售給盧浮宮,現在與著名的攝政鑽石等法國王室珠寶收藏在一起。
New Money 打造新的璀璨傳奇
美國的 New Money 被固執的 Old Money 封鎖,無法有效地進入上流社會圈子,很多家族就想了個曲線救國的方式,不和美國死磕,改從歐洲想辦法,帶著大筆的嫁妝去“拯救”瀕臨破產的歐洲貴族們,從而獲得貴族 Title,實現階級跨越,這波富家千金也被稱為“海盜新娘”( Buccaneer Brides)。
比如《唐頓莊園》的伯爵夫人 Cora 就是其中代表,只是她運氣比較好,與伯爵相愛,成就一段美好姻緣。但大多數的“海盜新娘”都比較不幸,因為她們的貴族丈夫本就看不上這些美國“暴發戶”,只是貪圖她們的嫁妝而已,出軌的、家暴的、賭博的,各種花式“渣男”輪番登場~
而這些不幸的新娘在成為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後,選擇用珠寶開啟歐洲上流社會的大門,她們成為了卡地亞、寶詩龍等老牌珠寶最新的一批 VIP,可以說,她們的名字隨著一件件華美的珠寶留在了歷史上,她們用珠寶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馬爾伯勒公爵夫人的寶詩龍鑽石冠冕
《鍍金時代》中 New Money 代表人物的原型是“鐵路大亨”Vanderbilt 家族,而歷史上這個家族也選擇了“曲線救國”,將女兒 Consuelo Vanderbilt 嫁給了英國的馬爾伯勒公爵,婚禮於 1895 年的紐約舉行,新娘成為了公爵夫人,而新郎則擁有了價值 250 萬美元的美國鐵路股票,外加每年 10 萬美元的年金。
為了補償女兒為家族的犧牲,新娘的父親從寶詩龍定製了一頂無比璀璨的鑽石冠冕,作為結婚禮物,並陪嫁了大量的珠寶,據說新娘擁有 19 排的珍珠項鍊,其中有兩排曾屬於凱瑟琳大帝和歐仁妮皇后。
當這位新晉公爵夫人出席亞歷珊德拉王后加冕禮時,她榮幸地成為四位手持帳篷的嘉賓之一,她那鑲嵌著大顆梨形鑽石的寶詩龍冠冕可謂出盡風頭,豔壓一眾老牌貴族。
希望這些榮耀和珠寶能夠撫慰這位 18 歲遠嫁異國的新娘,畢竟在她準備享受浪漫的蜜月時,新郎向她坦白,自己愛的是別人,娶她只是為了挽救破產的家族。
曼徹斯特公爵夫人的卡地亞冠冕
另外一位“海盜新娘”是曼徹斯特公爵夫人,她也叫 Consuelo,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 Yznaga 家族,為了讓家族進入上流社會特意搬到紐約,但發現很難打入社交圈,就求助於 Vanderbilt 夫人,最後成功復刻進階之路,讓 Consuelo 嫁給了曼徹斯特公爵的兒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貴族 Title。
Consuelo Yznaga 成為了公爵夫人,儘管她的丈夫是有名的浪蕩子,但這位新任的曼徹斯頓夫人很快入鄉隨俗,成為了愛德華七世的情婦,在參加國王加冕禮時,她還特意向卡地亞定製了一頂巨大的鑽石冠冕,真的是非常壯觀的冠冕,採用了她自己提供的 1400 多顆鑽石,以當時流行的心形和卷軸形設計,頭飾的末端以字母 C 的形狀裝飾,代表了 Consuelo 的名字。
在 Consuelo Yznaga 去世後,她的珠寶都留給了兒媳 Helena Zimmerman--第二代“海盜新娘”,神奇的是,這位 Helena 完全是和 Consuelo Yznaga 的兒子自由戀愛的,而且是不顧雙方父母的反對。Consuelo Yznaga 的兒子,新一代的曼徹斯特公爵完全繼承了其父的浪蕩風格,到了年紀就跑到美國期望“子承父志”找到自己的有錢新娘,結果真被他撞上了靠石油發家的 Zimmerman 家族唯一女繼承人 Helena。
Helena 陷入熱戀,不顧家庭反對嫁給了新任曼徹斯特公爵,她的父親沒有辦法,但是非常謹慎地將嫁妝轉換為大筆的房地產,為女兒和外孫建立了信託基金,設法保證女兒未來的生活。在 Helena 成為曼徹斯特公爵夫人後,開心地頭戴卡地亞鑽石冠冕,和鑽石祖母綠項鍊參加了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的加冕典禮,這位公爵夫人是少有活得比較自由的“海盜新娘”。
因為婚後不久她發現丈夫的花心出軌後,就馬上決定分居,離婚後,也很快找到了新的幸福,嫁給了一位伯爵,成為了伯爵夫人。
Julia Kemp 的 Tiffany 鑽石冠冕
“製藥大亨”George Kemp 的女兒 Julia Kemp 也嫁入了英國貴族家庭,讓她有資格在正式場合名正言順地有資格佩戴冠冕。在結婚時,George Kemp 從蒂芙尼定製了一頂鑽石冠冕作為結婚禮物,感謝這樁婚姻讓整個家族進入新階層。
這頂冠冕也可以當做項鍊佩戴,但後來冠冕的骨架丟失了,只剩下鑽石鉑金項鍊部分,被美國第 18 任總統格蘭特的夫人收藏並重新設計,經常在公開場合佩戴。
鍍金時代崛起的美國珠寶品牌
鍍金時代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也是各種珠寶風格“混搭”的時代。一方面代表著宮廷品位的路易風格和維多利亞風格都仍然固執地佔據著老牌貴族的寵愛,而新貴們也為了展現其社會地位而對其推崇不已;另一方面,由於技術的發展,鑽石的供應量提高,鉑金的廣泛運用,琺琅技術的飛躍,半寶石的大量發現,讓新藝術運動和 Art Deco 風格都開始展露頭角,給珠寶設計師帶來全新的靈感。
Phillip’s Brothers, 約1884-85年作品
在鍍金時代“新舊富豪”爭鬥時,珠寶得到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尤其是美國的珠寶品牌,正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自己的舞臺,Tiffany & Co.,Ball, Black, & Co.,Dreicer & Co.,Marcus & Co. 等品牌基本都在這一時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首先介紹的肯定是大家最熟悉的 Tiffany & Co.,鍍金時代是他們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先是在拍賣會上拿下了法國王室珠寶和重達 128.54 克拉的蒂芙尼黃鑽,讓品牌在珠寶圈和富豪圈揚名。之後,蒂芙尼又憑藉著兩位高超珠寶設計大師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名聲大噪,成為首位獲得大獎的美國珠寶商。
Tiffany & Co. Paulding Farnham 設計 蘭花胸針
Tiffany & Co. Paulding Farnham 設計 鑽石胸針
Tiffany&Co.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珠寶設計大師在這段時間主導了品牌的發展--Paulding Farnham(1859-1927)和 Louis Comfort Tiffany(1848-1933)。新藝術運動風格的珠寶設計和用鉑金+鑽石主打的符合上流社會品位的“美好時代”珠寶都讓蒂芙尼在鍍金時代聲名鵲起,奠定了自己在行業中的“江湖地位”。
Tiffany & Co. Paulding Farnham 1889 設計的 Bonbonnière 20K 金、鉑金、藍寶石
在這一時期,寶石學家 George Kunz 也加入了 Tiffany & Co. ,陸續推出了坦桑石、摩根石、紫鋰輝石等有色寶石,為兩位大師提供了更多揮灑創意的空間。隨著 1902 年 Charles Lewis Tiffany 的去世,年輕的 Louis Comfort Tiffany 可能終於可以自由地嘗試全新的藝術形式。比起切割寶石,他更喜歡凸圓形寶石,用琺琅來傳達顏色和深度,用金葉和卷鬚來固定寶石......用珠寶盡情揮灑自己從大自然中獲取的靈感和創意。
Tiffany & Co. Louis Comfort Tiffany 設計的項鍊 黃金、歐泊、藍寶石、琺琅
Tiffany & Co. Louis Comfort Tiffany 設計的蜻蜓胸針
另一家鍍金時代的知名珠寶商是 Dreicer & Co.(1868-1926),Jacob Dreicer 和他的妻子 Gita 於 1866 年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曼哈頓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最知名的是擅長使用鉸接式鉑金鑲座呈現鑽石和珍珠,而且對珍珠有著特殊的熱情,Jacob Dreicer 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匹配組裝多排或超長的珍珠項鍊,深受 Old Money 和 New Money 的歡迎。
Dreicer & Co. 路易十六時期風格大型胸花珠寶,約 1915 年 鉑金、鑽石
Dreicer & Co. 鑽石長項鍊 約 1910s 當時售價 75,000 美元
這條由鑽石和珍珠組成的開放式項鍊是 Dreicer&Co. 的傑作,體現了愛德華時代英格蘭和法國流行的花環風格,但仍然以當時最流行的鉑金製作。深受那些 Old Money 貴婦人的喜愛,因為她們更喜歡凸顯傳統的風格,所以當時 Dreicer&Co. 贏得了 Astor 夫人、總統夫人 Ida McKinley 和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的青睞。
當時的美國總統夫人 Ida McKinley 佩戴 Dreicer&Co. 的鑽石冠冕 約 1901
Herman Marcus 則是位德國移民,於 1850 年搬到紐約市。他曾在德國的宮廷珠寶商 Ellemeyer 旗下接受金銀匠培訓,後來在紐約為 Tiffany & Co. 和 Ball 等知名品牌工作,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Marcus & Co. 。
Marcus & Co. 胸針 約 1900 年 金、祖母綠、鑽石、琺琅
Marcus & Co. 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新藝術運動風格,以其獨特的、複雜多彩的 plique-a-jour 琺琅作品和高品質工藝而聞名。 Herman Marcus 擅長使用各種高質量的有色寶石和珠寶造型中的優美曲線來完成珠寶創作。即使在今天,這些標誌性作品仍然在古董珠寶市場備受追捧。二戰後,大約在 1962 年,該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購合併。
Marcus & Co. 項鍊 約 1900 年 黃金、鑽石、橄欖石
其實“鍍金時代”這個說法是來自馬克·吐溫的小說,他本意是諷刺那個看似繁榮,實則貧富差距極大的時代,但那個時期確實是一個美國高速發展的時期,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湧入美國城市,正是這種變化促使了“New Money”極度渴望將自己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摩根夫婦、卡內基夫婦、範德比爾特夫婦和洛克菲勒夫婦等新貴開始要求定製超豪華商品,以展示他們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Old Money”則極度厭惡這些“暴發戶”的行為,企圖保留昔日的榮光,兩個階級的碰撞導致對珠寶--這種可以穿戴的財富有了更多的需求,也就催生了“鍍金時代”珠寶佳作迭出,並展現了百花齊放式的豐富風格。
-END-
芭莎珠寶傳媒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