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宣佈已經生產100萬隻4680電芯,預計將於22年Q1實現裝車交付,我們預計最初電池將由美國松下工廠供貨,此後特斯拉自制電池量產後有望接棒,國內預計在23年能夠看到裝車。
電池端:我們預計松下、特斯拉自制4680電池22年實現裝車,國內預計在23年實現圓柱電池的裝車
億緯鋰能:規劃在湖北荊門建設20GWh乘用車用大圓柱電池生產線,預計將於2022年底投產,包括4680、4695等產品型號滿足不同客戶需求;並且公司還與以色列企業StoreDot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快充電池。
寧德時代:預計在22年能夠建成4680電池產能。
正極材料:4680體系內我們認為材料體系將從目前的高鎳向超高鎳發展,包括NCA體系、以及NCM從8系向9系的演變。
當升科技:21年高鎳佔比20%,22年預計出貨9萬噸,其中歐洲、北美等海外客戶增量明顯,高鎳佔比有望持續上升;同時已經實現Ni88、90等超高鎳產品出貨
芳源股份:松下NCA前驅體核心供應商,預計2022年出貨量將達到4.5-5萬噸,同比增長超過70%
中偉股份:LG、特斯拉企業三元前驅體核心供應商,預計22年前驅體出貨35萬噸(包括四鈷),同時22年下半年南部基地和印尼專案的落地有望在成本端顯著改善。
負極材料:4680圓柱預計對矽基負極需求將會持續上升
貝特瑞:2021年實現3000噸矽碳負極滿產滿銷,預計22、23年產能將分別達到6000、2.1萬噸;其中預計22年出貨4500-5000噸,負極出貨30萬噸。
電解液:電解液中LIFSI新增比例有望從當前1-3%左右水平提升至5-8%
天賜材料:LIFSI絕對龍頭,目前擁有6000噸LIFSI產能,預計上半年將增長至1萬噸,預計單噸淨利潤超10萬元。
結構件:4680採用鍍鎳不鏽鋼材料
科達利:單GWH價值量在5000萬元左右,同時從21700到46800的轉變公司從供應殼體(21700)到供應殼體+蓋板,整體價值量有所提升。
輔材:矽基負極新增比例在0.5-1%,4680電池裡PVDF使用量將會從2%提升至8%
CNT:天奈科技
PVDF:聯創股份、東嶽集團
當前時間點怎麼看動力電池企業的投資價值
電池板塊:底部反轉邏輯上類似去年的元件,但競爭壁壘要高很多,這點在去年四季度報表端就能反應,寧德單季度75億歸母淨利,億緯單季度本部扣非5千萬,本部歸母3億,欣旺達動力電池繼續深度虧損3億。所以抗風險角度看,電池板塊分為寧德和非寧德。
2、我們預計22年寧德歸母淨利潤300億、當前估值42X(包含定增),EV/EBITDA25X。億緯歸母淨利潤44億元(其中本部24億),37X,本部利潤24億元。欣旺達歸母淨利潤18億元,33X。其實靜態估值都不貴了,但仍持續下跌,核心是除寧德,其他電池企業的業績置信度不高(本質是供應鏈管理能力差距大,對上游資源的掌控力不同)。
對二線來說,動力電池業績季度拐點非常重要,但現在沒人能看清,因此仍是把短期問題長期化,我們認為電池盈利底部等待翻轉的邏輯不變,所以會再多看一年,展望23年的業績和估值。
微信公眾號:海涵財經 每天更新最新機構調研報告、鋰電池、綠電、中藥、科技國產替代、高階製造、元宇宙、新基建、鐳射雷達等未來核心賽道龍頭分析,投資不是比誰賺得多,還是比誰賺的久
3、幾家電池企業2023年業績和估值
【寧德時代】:我們預計23年收入達3318億元,同增35%(考慮電池降價),實現歸母淨利潤450億元,同增50%,對應當前估值28X,EV/EBITDA在17X。具體拆分如下:
1)鋰電池出貨:動力+儲能合計出貨394GWh,同增57%,全球市佔率達40%。其中動力出貨309GWh,全球市佔率達38%,儲能出貨85GWh,全球市佔率達50%。
2)鋰電池單價&盈利:動力電池單價為0.74元/wh,單GWh淨利潤8000萬元;儲能單價為0.80元/wh,單GWh淨利潤1.7億元。
3)其他:實現利潤58億元(21年在42億元、22年在48億元)。
【億緯鋰能】:我們預計23年收入達527億元,同增55%(考慮電池降價),實現歸母淨利潤65億元,同增50%,對應當前估值25X,具體拆分如下:
1)鋰原電池實現收入24億元,實現利潤5.3億元,同增14%,增長來自胎壓檢測放量。
2)小3C消費電池實現收入12億元,實現利潤1.4億元,同增17%。
3)小圓柱電池實現收入91億元,出貨13億顆(22年中產能,有再擴產導致出貨超預期可能),單價7元/顆,實現利潤11.8億元,同增30%。
4)動力:三元軟包實現收入76億元,出貨保持在10GWh不變,貢獻權益利潤3.5億元。磷酸鐵鋰-方殼實現收入277億元,出貨40GWh,單價0.69元/wh,單GWh淨利潤0.45億元,實現利潤18億元。三元方形出貨5GWh,單價0.85元/wh,實現利潤3億元。動力(三元軟包10*51%+鐵鋰40+三元方形5=50G)合計全球市佔率5%
5)思摩爾貢獻權益利潤24億元,YOY+20%。
注意,根據公司股權激勵公告會計師預測,億緯鋰能22、23年股權激勵費用在6.5、3.5億元,因只是會計處理手段,不反映真實經營情況,以上盈利預測未扣除此項。
【欣旺達】:我們預計23年實現收入603億元,同增20%(考慮電池降價),實現歸母淨利潤25億元,同增38%,對應當前估值24X,具體拆分如下:
1)手機+筆電PACK合計收入246億元,實現利潤11.4億元,同增6%。其中手機PACK實現收入160億元,實現利潤8.8億元,同增5%。筆電PACK實現收入87億元,實現利潤2.6億元,同增10%。
2)消費電子電芯:實現收入114億元,實現利潤14億元,淨利率12.5%,同增25%。
3)動力電池年實現收入150億元,同增50%,出貨23GWh,全球市佔率達2%,單價在0.65元/wh,單GWh淨利潤在0.13億元,實現利潤3.0億元。
注意,根據公司股權激勵公告會計師預測,欣旺達22、23年股權激勵費用在1.4億元(老股權激勵剩5000萬元)、0.6億元,因只是會計處理手段,不反映真實經營情況,以上盈利預測未扣除此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