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應該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一種糧油產品,不管是炒菜、和餡,都離不開食用油的參與,在過去人們吃的最多的是豬油,但是近幾年來隨著對豬油的深入研究發現,經常吃豬油會誘發多種疾病,對人體健康不利,這也就使得植物油開始嶄露頭角。
如今市面上的植物油品種多種多樣,比如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等,都有一定的鐘愛人群,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對於植物油的選擇更是如此,食品質量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01
大豆油不健康嗎?
大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通常被稱為大豆色拉油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烹調由汁液顏色淡黃,清澈透亮,沒有沉澱物,沒有豆腥味,在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形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大豆油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有少量硬脂酸、棕酮酸等飽和脂肪酸,以及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人體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洩,避免膽固醇在體內沉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體的血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另外大豆油中含有豐富的豆類磷脂,有益於神經、血管和大腦的發育生長,大豆油中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成分,這是一種天然的美容成分,人體攝入之後能夠幫助延緩衰老滋潤肌膚,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體免疫力。
大豆油的人體消化吸收率高達98%,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良食用油,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緩解人體疲勞狀態,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適量攝入,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02
醫生提醒:這兩種油平時要少吃
1、小作坊自榨油
小作坊自榨油也被稱為原油,俗稱毛油或粗油,是直接用菜籽,花生,大豆等作為原料,由榨油機壓榨得到的油,這些原油中的雜質是非常多的,含有水分,膠質,遊離脂肪酸,色素,微量金屬化合物等,與加工企業成品油相比,這些自榨油的加工過程粗放,雜質較多,長期存放更容易腐敗氧化,人體攝入之後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腹瀉情況,甚至還會損害肝臟。
另外金屬殘留和黃麴黴毒素超標是最嚴重的問題,這些自榨油大多是自己採購的原料,對於原料一般都缺少檢測,容易引入受環境汙染的、含有較高含量重金屬或黃麴黴毒素的原料,在製作的過程中又缺乏相關去除工藝,最終汙染物存留於產品當中,被人體食用危害健康。
2、千滾油
所謂的“千滾油”就是用來煎炸食品的反覆用食用油。利用食用油煎炸食品,如土豆,雞塊,油條等,對形成特有煎炸食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千滾油”也大大的破壞了食品的營養價值,甚至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危及人體健康。
對生產者來說食用油脂連續加熱使用的時間不可過長,應及時新增新油,每小時應新增11%-12%的新油。也要保持加熱容器內的清潔,及時濾除油中的殘積物。使用溫度不宜超過180℃,避免反覆長時加熱等措施來確保用油的安全。
而對消費者來說學會鑑別“千滾油”很重要:對顏色深、油煙大、粘度大、泡沫多的“千滾油”所煎炸的食品應謹慎食用,“千滾油”就更加要杜絕食用了!
03
閱讀延伸——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為多少?
每人每天的烹調油用量不應超過30克。
油不僅能為美味增色,還是人體70%的脂肪酸來源。然而據統計,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吃油量高達45~50克,遠遠超出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日25~30克的標準。
儘管吃油有諸多不利之處,但不吃油也是錯誤的。
因為脂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是很多生理活動必需的,攝取不足會導致精神不振、情緒不佳,甚至出現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等問題。攝入脂肪嚴重不足時,人體甚至會自行合成脂肪,出現“喝白開水都長肉”的情況。
減少吃油的有效措施:
1、多采用蒸、煮、燉、汆、拌等少油的烹調方法,以此減少油的攝入,不用油炸、油煎等烹調方法。
2、做湯或者用砂鍋燉菜時,不需要再用油煸炒,可以直接將肉等食材放入鍋中。
3、少吃奶油蛋糕、酥皮點心等食物,這類食物裡還有大量的反式脂肪。
4、減少外出用餐次數,一是餐館裡菜的用油量偏大,二是一些黑心的商家可能使用非正規渠道來源的劣質油。
5、多使用不粘鍋、微波爐等炊具,這樣可以少用一些“潤鍋”油,從而減少油的使用量。
#夏方養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