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撂挑子”,豬八戒得跪下來拜猴哥為師。
豬八戒雖然經常撂挑子,但撂得很沒水平,每次稍遇困難,就嚷嚷著分行李散夥。其實他的內心深處,未必真想散夥。散夥對他有何好處?回到高老莊繼續當上門女婿?可高老太爺還瞧得上他嗎?
豬八戒鬧散夥,不過是鬧給上頭領導看,希望領導能降低任務難度。
可領導會實現他的願望嗎?稍遇困難就鬧散夥,只會讓領導覺得小豬同志性格懶散,意志力薄弱,更應該接受任務的考驗。
反觀孫悟空撂挑子,水平就比豬八戒高太多。
孫悟空有名的一次撂挑子,發生在鷹愁澗,孫悟空大戰吞掉唐僧坐騎的小白龍之時。
這一戰,由於孫悟空不善水戰,頗費了一番力氣,最後還是觀音菩薩出馬,才得以降服小白龍,使他變作白馬充當唐僧的坐騎。
孫悟空乘機扯住觀音菩薩,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同樣是撂挑子,孫悟空這一次撂挑子,就不會讓領導認為他意志力薄弱。
因為孫悟空撂得有理有據,剛踏上取經之路,就遇到小白龍之難,十萬八千里的漫漫旅途,還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孫悟空擔心自己遭遇不測,也實屬人之常情。
而且,孫悟空撂挑子的時機也非常對,剛與小白龍大戰一場,額頭上滿是奮鬥的汗水,既讓領導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也能引起領導的同情心。
於是,孫悟空獲得了意外的收穫。
看著滿頭大汗、憂心忡忡的孫悟空,觀音菩薩頓生憐憫之心,於是說道:“小孫,你要有信心啊!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
這一般本事,正是三根救命毫毛。
這三根救命毫毛,擁有無限神通之變化,果然救過孫悟空一命。
獅駝嶺一難,孫悟空被金翅大鵬雕陰陽二氣瓶中,眼看著將被化為血水,突然想起三毛救命毫毛。
於是,拔下藏於腦後的三根救命毫毛,吹一口仙氣,“一根變作金剛鑽,一根變作竹片,一根變作綿繩。扳張篾片弓兒,牽著那鑽,照瓶底下颼颼的一頓鑽,鑽成一個眼孔,透進光亮”,破壞了寶瓶,得以逃過一劫。
這三根救命毫毛,真可謂孫悟空的護身法寶,孫悟空對它十分珍惜,猶如觀音菩薩珍惜淨瓶中的柳葉。
所以有人很好奇,三根救命毫毛是觀音菩薩送給孫悟空取經途中保命的,取經成功,孫悟空成佛後,要不要將它還給觀音菩薩?
有人認為,三根救命毫毛既已送給孫悟空,觀音菩薩斷無索還之理,孫悟空如此珍惜它,自然也不會還給觀音菩薩。
其實,孫悟空成佛後,很可能會將三根救命毫毛還給觀音,但這不是他已經用不著三根救命毫毛,而與觀音菩薩對他的一番話有關。
紅孩兒那回,孫悟空向觀音菩薩求助,觀音菩薩本打算將淨瓶借給孫悟空降妖,但又擔心孫悟空有借不還,所以想讓孫悟空留下一件東西做抵押。
一件什麼東西?觀音菩薩說道:“將你那腦後救命的毫毛拔一根與我作當罷。”
觀音菩薩想讓孫悟空拔下救命毫毛做抵押。這說明什麼?觀音菩薩難道真的認為孫悟空敢有借無還?其實,所謂的留下救命毫毛做抵押,無非是想乘機收回救命毫毛。
只不過,孫悟空當時還很依賴救命毫毛,沒有同意這一提議,觀音菩薩才沒有乘機收回。
既然觀音菩薩早就想收回救命毫毛,而孫悟空成佛後,已經沒有理由繼續佔有九毛毫毛,自然要將它還給觀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