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去享受這次冬奧會的每一次滑行,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因為這是我作為運動員的最後一屆冬奧了。”
在本屆北京冬奧會四人雪車正賽開始前,巴西雪車隊隊長埃德松·賓迪拉蒂分享了他的感受。從巴西雪車國家隊組建至今,埃德松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年的比賽。對這名即將年滿43歲的老將來說,本屆冬奧會將成為他的謝幕演出——在此次出征北京之前,埃德松宣佈自己將在冬奧賽後正式退役。
在無雪無冰的熱帶國家堅守冰雪運動20年,埃德松和巴西雪車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哪怕他們只是雪車決賽輪的最後一名。
雷霆藍鳥
巴西是個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情的國家,他們在許多專案上是世界級的,但冬季專案對巴西人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別說下雪結冰,很多巴西人一輩子都沒經歷過10度以下的氣溫。可就在這樣一個大片國土被雨林覆蓋的熱帶國家,衝出了一支“雷霆藍鳥”。
在介紹巴西隊雪車名字時,埃德松說:“‘雷霆藍鳥’這個名字是我們後來改的,之前我們的雪車叫‘冰凍香蕉’。我覺得那個名字也不錯,跟我們的顏色和參加的專案很匹配。”“但隨著巴西雪車隊在各項賽事中展現出了一定的競爭力,我們決定改一個聽起來更快一點的名字。”
然而,與其他冬季專案不同,雪車是一個成本高昂的專案,經費有限的巴西隊無法擁有自己的雪車,只能到其他國家租車然後改裝上陣。
埃德松指了指兩人雪車,“這是羅馬尼亞租來的。”隨後又指了指四人雪車,“這輛是韓國租的。不過我們都做過了改裝,讓它更適合我們運動員的特點。”
沒有雪車這只是巴西隊面臨的種種困難之一,由於巴西不具備冰雪運動的自然條件,巴西雪車隊的隊員只能自己動手建造滑道;沒有訓練的雪車,埃德松就跟隊員們一起改造了超市的購物手推車用來訓練。“今天回看備戰這屆冬奧走過來的旅程,我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埃德松說。
為了去世的隊友而戰
除了苛刻的備戰條件,在參賽人員上巴西隊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隊員佩索尼去年因車禍不幸去世,年僅38歲。佩索尼不僅僅是巴西雪車隊的隊員,還是雪車工程師,為了幫助雪車隊訓練,他更是在自己家的車庫裡造出了一條滑道,專門為巴西雪車隊訓練使用。
為了表達對昔日隊友的懷念,巴西雪車隊也在車身上印上了佩索尼的頭像和名字。“佩索尼的離世對我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們會帶著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踏上賽場,為了他爭取更好的成績。”
物質條件的艱苦和人員的損失已經讓巴西雪車隊的冬奧征程無比困難,但更困難的是精神上的煎熬。巴西雪車隊隊員傑弗遜告訴筆者,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客觀物質條件上的,而是在巴西這樣一個熱帶國家,冬季專案每隔四年才會受到一次關注。其他時間,他們面臨的只有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和常年征戰在外的無人問津。
雪車隊的“父親”
然而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巴西雪車隊自從上世紀末成立以來,只缺席了一屆溫哥華冬奧會,保持如此高的參賽成功率,巴西雪車隊的“父親”埃德松功不可沒。
巴西雪車隊隊員埃德松·馬丁斯開玩笑說:“對我們來說,埃德松是雪車運動的發明人。”對於埃德松來說,參加5屆冬奧會並不是他作為雪車運動員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在他看來,讓雪車運動在巴西這樣一個熱帶國家落地生根才是最大的成就。
埃德松說:“我們正在建設一條專業的雪車賽道,讓這項運動在巴西國內也有開展的條件。我們都是其他專案轉到雪車來的,都是‘半路出家’,但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從童年就接觸並愛上這項運動,因為雪車的確有它特殊的魅力。”
如埃德松所說,他正在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在本屆冬奧會之後,巴西雪車隊的埃裡克將接過埃德松的衣缽,成為巴西雪車隊的舵手,埃德松本人也將掛帥巴西雪車國家隊。或許在下屆冬奧會上,我們能看到埃德松以教練的身份第六次參加奧運會。
除了埃德松,巴西雪車隊的傑弗遜也是個奧運老兵,他是巴西隊唯二兩次來到北京參加奧運會的選手。2008年,傑弗遜代表巴西田徑隊參加了北京奧運會三級跳遠比賽。此番再次來到北京,傑弗遜也非常興奮,“從夏奧到冬奧,從個人到團體,每次選擇、訓練和比賽都是新的突破和挑戰。”“能夠在同一個城市兩次參加奧運會,我覺得這已經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詮釋了。”
最好的謝幕演出
“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是什麼支撐你們一直堅持下來的?”
“雪車成為冬奧會比賽專案幾十年了,而巴西隊在二十一世紀才獲得參加冬奧會的資格,我們相比於其他隊伍還是個孩子。所以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先進入最後的決賽圈,完成巴西隊在冬奧會上第一次完整的滑行。”根據雪車比賽規則,前三輪比賽排名前20的車隊才能進入最後一輪。59秒78!總成績2分58秒87!在決賽第三圈比賽結束後,巴西雪車隊以0.29秒的優勢排在第20名,成功進入第四輪!
在沒有參加測試賽的情況下,巴西雪車隊只靠官方訓練的適應場地機會,創造了他們在冬奧會上的最好成績。決賽第四圈滑完,巴西雪車隊每一圈的成績都在1分鐘之內,最後一天的表現遠遠好於他們之前訓練的成績。
跳下雪車的埃德松和隊友盡情慶祝,站在滑道中央的他仰天長嘯,在最後一滑裡實現突破,沒有比這更好的謝幕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