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七夕乞巧

織女善織,女子透過拜祭織女來祈求獲得靈巧的技藝和美滿的生活。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說,女子乞巧的活動源於漢初劉邦的後宮:“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晉周處《風土記》中除了描述女子供奉瓜果於庭、祈福祈壽之外,還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內涵:“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几筵,設酒酺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見者便拜,而願無子乞子,唯得其一,不可兼求。”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將女子乞巧的活動設定在農曆七月初七呢?原來,女媧創造蒼生時,在第七日造出人來,初七為“人日”。“七”還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人有七竅,樂有七音,人有七情,天上有七仙女,曹植七步能成詩,日常生活七件事。再加上《黃帝內經》中將七定義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數:女子七歲齒更發張,二七就發育有了月事,為生育做好了準備,三七四七都是身強體健之時,五七身體漸漸衰弱,六七開始生白髮,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終止。這樣一來,七月初七既是人日,七又對女子意義非凡,兩個吉祥數字疊加,七夕乞巧祈福順理成章。

來源: 中國文明網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