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作者:戈多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大餐飲連鎖時代,“炒菜”風光不再。/視覺中國

這兩天,知乎上有一個熱議問題:

為什麼小時候吃大餐都是吃炒菜,現在出去聚餐都是吃火鍋、烤肉?

的確如此,回想童年“下館子”的經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厚厚一本菜譜,點菜時放在手裡,幸福感是有分量的。松鼠鱖魚、黃金玉米、四喜丸子,幾乎是逢店必點,再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生活的好滋味,不過如此。

但如今,在一二線城市,“炒菜”正在喪失吸引力——一個人吃“沒法點”,幾個人吃“菜系不好協調”,“炒菜”的尷尬地位日漸凸顯。相比之下,火鍋、烤串、酸菜魚、小龍蝦,才是年輕人的聚餐首選。

當然,對“炒菜”無情的並非只有年輕一代。準確說,真正想要拋棄“炒菜”的,是資本市場。

不信想想看,你身邊的連鎖餐飲品牌中,主打“炒菜”的餐廳有多少?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你還記得四喜丸子嗎?/視覺中國

即便在那些為數不多的“炒菜”連鎖餐廳,菜式種類也在逐漸瘦身。從百科全書式的超級選單,到主打特色菜品的極簡菜譜,越來越多的菜式從大眾視野消失。要知道,曾經在街頭巷尾的蒼蠅小館,夫妻二人就能掌勺近百道菜品,小小的一個後廚,裝得下祖國大江南北的江湖名菜。

“炒菜”為什麼淡出了餐飲江湖?八大菜系為什麼輸給了火鍋、烤肉?

對於每一個愛吃的國人來說,中華第一烹飪法——“炒”字的退隱,都是一個讓人憂心忡忡的現象。

大連鎖餐飲時代,

炒菜淡出江湖

大連鎖餐飲時代,無數令人垂涎的中華美食正在逝去。

在李安電影《飲食男女》中,臺北名廚老朱的做菜功夫令人歎為觀止。電影的開頭4分鐘,稱得上是中華大廚的“魅力時刻”——殺雞拆骨,和麵捏包,吹烤鴨,切花刀,整套動作行如流水。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飲食男女》中,老朱的做菜功夫令人歎為觀止。

一頓4人食的家庭晚餐,飯桌上就囊括了爆炒雙脆、冰糖元寶、菊花鍋、東坡肉、翅包雞等近10道菜;一個給鄰居小朋友的“簡單便當”,包含了無錫排骨、蟹肉菜心、五柳雞絲、青豆蝦仁,以及苦瓜排骨盅。

看過電影的人,個個都隔著螢幕,嚥下了口水。

不過,你或許發現,這些菜名是不是頗為陌生,甚至從未聽過?

可以放心的是,你絕對不是“孤陋寡聞”,如今,常年被火鍋、外賣“投餵”的年輕人,可能已經報不出幾個炒菜名了。

這似乎與“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相違背,在飲食日趨豐富的當下,我們與餐廳的關係從未如此親近。20年前,一個家庭一年也下不了幾次館子,今天,外出就餐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的日常。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爆炒雙脆、冰糖元寶、菊花鍋、東坡肉、翅包雞……你吃過幾種?/電影劇照

多人聚餐,可以考慮烤魚、烤肉、火鍋、串串;單人食,則有粉面、漢堡、比薩,但不難發現,這些食物都不是“炒”的。

我們知道中餐的博大精深,就在於它的菜系繁複,製作方法複雜。八大菜系,28種烹飪方法,“炒、炸、爆、燒、熘、煮、汆、涮、蒸、燉”,隨便舉幾個例子,都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因此,主流觀點一致認為:“中餐擁有世界上最難以標準化的烹飪技巧。”

但在餐飲連鎖化時代,菜式需要追求的,卻正是標準化、程式化。

還是以《飲食男女》中的菜式為例,一道“走油扣肉”需要經過“煮、炸、浸、蒸、燜、炒、芡”等7個步驟。五花肉在熱油中煎炸過後,帶著騰騰熱氣浸入冰塊,冷卻後,再伴著香料一起放入蒸鍋,“火”與“冰”的衝撞,構成這道扣肉酥軟口感的秘訣。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走油扣肉,需要經過“煮、炸、浸、蒸、燜、炒、芡”等7個步驟。

再比如刀功,針對不同的蔬菜、肉類,刀的角度、力度、速度各不相同。

但這樣複雜、漫長的做菜流程,顯然已經不適配今天連鎖餐廳的特性了。

餐飲顧問陳志強在《萬店盈利》中寫道,連鎖餐廳打造爆款菜品的法則之一,就是要保證出餐速度——半成品優先,“現炒現做的炒菜”“做工複雜的精品菜”最好捨棄。

海底撈、西北莜麵村、呷哺呷哺、鄉村基、真功夫,這些最廣為人知的餐飲品牌,無一例外,都是靠半成品玩轉起來的。

其中,西貝莜麵村的著名策略就是“多做燉菜,少用炒菜”,於是,西貝的選單,只剩下寥寥幾道“炒菜”;另一家連鎖巨頭真功夫,開闢了中式快餐的“蒸品”模式,番茄炒蛋、魚香茄子——從前的“家常炒菜”,最終都淪落成為與微波爐相依為命的“料理包”。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從前的家常“炒菜”最終都淪落成為與微波爐相依為命的“料理包”。/視覺中國

為什麼連鎖餐廳接受“蒸燉烤”,但卻拒絕“炒”這一應用最廣、最基礎的烹飪方法?這是因為,“炒”最不容易標準化,也最不容易複製。

因為,簡簡單單一個“火候”背後,就藏著無數的學問。

一句“大火爆炒”,具體是指多大的火?時間40秒,還是50秒?翻勺頻率是怎樣的?在廚師具體制作的過程,這些都必然出現偏差。

再比如中餐食譜裡經常出現的“量少許”,雖然被大家吐槽“不精準”“易手抖”,但這也是中餐的迷人之處,不同的做菜人,會帶著不同的見解。

但在連鎖化餐飲時代,中餐已經不被允許”憑感覺行事”了。為了避免出現“不同餐廳不同味”的現象,中餐的製作流程正在向麥當勞、肯德基看齊,用料統一,烹飪方法減少,“少許”向“克”過渡,而且要儘量降低廚師對於菜品的影響。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炒”最不容易標準化,也最不容易複製。/圖蟲創意

炒菜、精品菜,自然受到了資本大佬們的冷落。

根據前瞻產業院的資料,2019年,中國的自營及加盟連鎖餐廳市場佔中國餐飲行業的19.6%,雖說從資料上看,連鎖餐廳的比重遠不及“個體戶”,但實際情況是,在一二線城市,這一資料要高出很多。

尤其在經歷了疫情過後,很多“散戶”餐廳在疫情期間難以為繼,餐飲大連鎖時代加速到來。

比起小餐館,頭部餐飲品牌的抗壓性更強。儘管海底撈在疫情寒潮中損失了幾十億元,但它背後充裕的現金流,為海底撈撐直了腰桿。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比起小餐館,頭部餐飲品牌的抗壓性更強。/圖蟲創意

“縮水”的海底撈,市值仍舊超千億元。另一個數據是,美國的連鎖餐廳佔比總餐飲市場的73.8%,也就是說,未來中餐的發展,仍有巨大的“連鎖化”空間。

這讓資本市場看到,餐飲行業的無窮潛力。

消失的廚師

落寞的炒菜

“廚師的菜,唱戲人的腔”,正如人的腔調千差萬別,同一道菜,不同廚師做起來可能會迥然不同。

可是,在餐飲大連鎖時代,廚師似乎已經無足輕重。

連鎖餐飲品牌的擴張寶典,在於完善高效的供應鏈。比如連鎖餐廳“元祖”麥當勞、肯德基,曾經都是靠先進的供應鏈,快速席捲全球。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麥當勞、肯德基,曾經都是靠先進的供應鏈,快速席捲全球。/pexels

餐飲供應鏈主要包含3個部分——食材採購、生產加工、物流管理,每個步驟環環相扣,為消費者提供“標準化”的食物。在這個鏈條中,廚師沒有“一席之地”,相應地,只剩下配餐員。

這和傳統中餐廳的邏輯截然不同。在以前的中餐館,廚師才是靈魂人物,一個餐廳的名聲,總是圍繞廚師而起。

但對於今天的連鎖餐廳,“不用廚師、少用廚師”才是餐飲行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則。

我們前面提過,餐飲連鎖需要打造“標準化”的食物,而“炒”恰恰是難以把控的,因為非常看廚師的功力,如果廚師“手勁”不同,翻炒的菜品味道可能出現天差地別。

除此之外,廚師被擠出餐飲行業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成本太高”。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廚師“手勁”不同,翻炒的菜品味道都可能出現差別。/視覺中國

根據職友集的資料,2020年我國廚師的平均月薪為6100元,是餐廳服務員工資的2-3倍,而“名廚”的月薪可以高達兩萬元以上,遠超店長薪資。

此外,培養廚師需要漫長的時間。上世紀,北京飯店的廚師,需要在後廚歷練十餘年,才能擁有掌勺的資格。但對於想要快速鋪張門店的餐飲品牌而言,別說數年時間,就是幾個月,也足以耗盡資本的耐心。

誰來替代廚師?中央廚房給出了殘酷答案。

中央廚房如同一個”配餐配送中心”,統一採購食材、製作菜品,然後再進行集中配送。如此一來,連鎖餐廳的後廚就被最大化地精簡了——沒有了洗、切、配,沒有了繁複的烹飪法,後廚人員只需用微波爐“叮”地熱好半成品,就可以將食物快速端至顧客桌前。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誰來替代廚師?中央廚房給出了殘酷答案。/圖蟲創意

而一個後廚人員的培訓時間,通常只需要6-8天。

根據最新的資料,國內成規模的連鎖餐企中,已有74%的餐飲品牌開始自建中央廚房。

建立中央廚房的需求,跟連鎖餐廳的選址息息相關。

相當多的連鎖餐廳會開在大型商場,但商場通常有著嚴格的消防規定——禁止燃氣與明火。嚴重依賴“大火”的炒菜,自然被踢出了選單。

當然,並不是說連鎖餐廳拒絕提供“炒菜”,而是“炒”字的意涵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央廚房,炒菜機、自動炒菜機器人的身影越來越多。

B站上,一個關於炒菜機的熱門影片調侃道:“王剛就是因為這玩意兒被餐廳開掉了。”擁有2000萬粉絲的王剛,是油管上人氣僅次於李子柒的中餐博主,擅長炒菜,在餐廳購置了炒菜機後,他失業了。

只是,自動炒菜機器人擁有鋼鐵的意志、無情的內心,一臺轟隆隆的機器,產出以千克計量的炒菜,然後被分盤、打包、運往門店。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在中央廚房,“炒”字的意涵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蟲創意

炒菜機器,擁有超強的擴張複製能力,以及永不停息的動力,但經由機器之手的“炒菜”,再也不是以往那盤“新鮮出爐”、飽含大廚個人意志、讓人驚喜的炒菜了。

“鴛鴦鍋”,

南北通吃的大贏家

既然中央廚房是大勢所趨,我們能在主流餐飲市場上吃到的食物品類,也越發“身不由己”了。

越來越多的菜系,消失於江湖。《飲食男女》中,老朱的二女兒為愛人所做的那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組庵豆腐”,早已無人問津了。

因為組庵菜工序複雜,用料講究,與“易複製”的“標準化菜品”,勢不兩立。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組庵菜工序複雜,用料講究,與“易複製”的“標準化菜品”,勢不兩立。/《飲食男女》劇照

回到文章開頭的知乎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聚餐都選擇火鍋烤串?

與其說這是年輕人的“選擇”,不如說是市場選擇了我們。

近年來,火鍋店的鋪張速度已經進入“5G”時代。近5年來,火鍋行業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6%,超過整個餐飲行業的平均增速;火鍋行業的總規模近5000億元,超過餐飲行業的1/8。

火鍋就是餐飲行業中的絕對C位,而其他品類在火鍋面前,大概只有“爭相吃醋”的份。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火鍋最容易“複製”、標準化程度極高。只要鍋底統一調配,就不存在味道差異;此外,火鍋的食材都可以冷凍、冷藏,易於運輸。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只要鍋底統一調配,就不存在味道差異。/圖蟲創意

火鍋的淨利率很高,所以才能催生像海底撈這樣的餐飲“帝國”。

另一方面,火鍋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工具”。

“辣味”甚至成了一種最大公約數。中國的人口流動越發普遍,在一線城市,外來人口遠超本地人口,如何與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餐桌上達成一致?——辣,成了人們最常見的選擇。

近十年來,“辣”味逐漸一統天下。國民對辣度的接受口味越來越高,雖說“辣”具有強烈的侵略性,但它能夠刺激內啡肽的分泌,從而讓人們上癮。

就連廣東這個“與辣為敵”的省份,近幾年也開始對重口的川味火鍋、川菜丟擲橄欖枝。

如果說“辣”味還有一個實際功能,那就是“一辣遮百醜”。即便食材不夠新鮮,進入牛油鍋裡翻滾一圈,出來以後也就沒有明顯“短板”了。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即便食材不夠新鮮,進入牛油鍋裡翻滾一圈,出來以後也就沒有明顯“短板”了。

當然,即使是那些不吃辣的人,也可以在清湯鍋面前做出妥協。

對此,有網友評論:“一個鴛鴦鍋,解決所有問題。”

燒烤、烤魚的成功路徑也大致相同:既能讓人辣得過癮,又不至於被送入肛腸科;既能達成總體的口味一致,又能在具體的“菜品”中保留差異。

不過,我們還能吃到好吃的炒菜嗎?作家阿城所說的,“中餐的甜、鹹、酸、辣、辛、苦、羶、腥、麻、鮮”,還能找到幾個?

中華第一烹飪法,被資本拋棄

對於普通人來說,藏於街頭巷尾的大排檔、小館,是炒菜最後的藏身之處。/圖蟲創意

不是不可以,對於普通人來說,藏於街頭巷尾的大排檔、小館,是炒菜最後的藏身之處。

但遺憾的是,要想吃到好吃的炒菜,首先得是半個“資深食客”,不然,你也得是個當地土著。

參考資料:

國際金融報 | 中餐標準化造就世界級餐飲巨頭

谷都說中央廚房是趨勢,那它到底能給餐飲企業帶來什麼?

線下連鎖消費逆勢估值暴漲,開一家餐廳容易嗎?

商隱社 | 中國廚師消亡記

陳志強 | 《萬店盈利:餐飲連鎖盈利模式30講》

B站 | 《飲食男女》老朱的走油扣肉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10-29

相關文章

抗美援朝傷亡資料統計:中美有20萬差距,怎樣才算美軍傷亡名單?

抗美援朝傷亡資料統計:中美有20萬差距,怎樣才算美軍傷亡名單?
抗美援朝傷亡資料統計:中美有20萬差距,怎樣才算美軍傷亡名單? 在如今的時代,中美之間的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和美國在國際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對世界的影響有目共睹.因此,近年來各個國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1950年年12月8日晚上6時,美軍陸戰一師1萬多名官兵,1000多輛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進入了長津湖地區. 這裡是大雪皚皚的高原地帶,在這裡甚至氣溫都能達到零下40℃,在這極寒天氣 ...

假如中美開戰,結果如何?中國導彈或成美國航母最大威脅?

假如中美開戰,結果如何?中國導彈或成美國航母最大威脅?
自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啟之後,人類對於世界的瞭解更加豐富.得益於航海技術的進步,人類的足跡得以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 遠航的船隻帶來了異域的新奇物產,也讓一些歐洲國家意識到,這個世界遠遠不止歐洲大陸這一塊 ...

朝鮮戰爭中,中美雙方各損失兵力多少?為何公佈資料相差二十多萬

朝鮮戰爭中,中美雙方各損失兵力多少?為何公佈資料相差二十多萬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戰爭,24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打得落花流水.中國以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武器裝備和軍械實力戰勝了自詡為世界霸主的美國 ...

中美爭論山頭歸屬,敵方翻譯是華人,對美方轉達:志願軍定想進攻

中美爭論山頭歸屬,敵方翻譯是華人,對美方轉達:志願軍定想進攻
朝鮮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第一次的偉大勝利. 絕大多數人都將抗美援朝的勝利歸功於軍事鬥爭的成果,但實際上抗美援朝的勝利離不開軍事與政治鬥爭的共同作用. 談判是這場戰爭當中起了極為重要的核心之一, ...

美國空軍部長要嚇倒中國?回顧中美空戰4個瞬間,到底誰恐懼?

美國空軍部長要嚇倒中國?回顧中美空戰4個瞬間,到底誰恐懼?
自拜登上臺以來,延續了特朗普時期遏制中國的政策,在經濟.外交.科技.軍事等領域持續圍堵打壓中國.在外交方面,美國在亞太地區組建美日印澳"四方聯盟",挑撥歐洲國家到南海進行所謂的&q ...

德媒:中美若開戰,德國馬上就支援美國,果真會如此嗎?

德媒:中美若開戰,德國馬上就支援美國,果真會如此嗎?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統計局連續5年釋出的資料顯示,自從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上臺以來,中國和德國的貿易總額增加了5倍以上,而且中德經貿熱度不減,互補性強,互惠互利,有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 ...

長津湖戰役,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被美軍認為毫無勝利希望

長津湖戰役,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被美軍認為毫無勝利希望
慘烈的長津湖戰役 在1950年,美軍從仁川登陸進入朝鮮半島,干預朝鮮半島的內戰.之後朝鮮一方節節敗退,退到了鴨綠江.而美軍也窮追不捨,一直到逼近鴨綠江.這對中國的主權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於是我國發起 ...

中美軍事較量:解放軍一個核心、三個細節變化,中國反攻態勢初現

中美軍事較量:解放軍一個核心、三個細節變化,中國反攻態勢初現
中美軍事較量是一直伴隨和影響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分,也是中美當下戰略博弈的重要領域,理由是在美國所精心策劃的對中國展開全面戰略遏制和圍堵環節中,軍事聯盟之下的遏制和圍堵是一個重要的牽引橋樑. 由此 ...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一個美國智庫學者首先說的這句話,被中國學者紛紛引用.後來基辛格又說了一遍,於是,這句話現在幾乎成了人們說到中美關係時的口頭禪. 且慢!過去的中美關係 ...

長津湖,中美到底為何而戰?

長津湖,中美到底為何而戰?
1 中國幾乎可以看到任何美國的電影,不管是引進的,還是盜版的.美國幾乎看不到中國的電影,除了外國投資的.長津湖是部好電影,但美國看不到,不知是政治原因,還是市場原因? 相比越戰的眾多電影,朝鮮戰爭在美 ...

為什麼說中美關係是打得一拳開,省的百拳來?
如果恐懼症是有具體.特定目標,可以從技術上清晰描述的話,無論最初的恐懼有多大,一般來說最後就總是有具體解決的辦法,雖然難度高低可能不同.但是,如果是一種對未知的.無法描述的物件莫名恐懼的話,那就無解了 ...

1965年,中美在海南空戰17分鐘,我軍一彈未發,為何美軍死傷慘重

1965年,中美在海南空戰17分鐘,我軍一彈未發,為何美軍死傷慘重
1994年,美國特遣隊來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交流的過程,特遣隊中的一個名叫科英的人表示,自己要見一位名叫谷德合的軍官. 此時谷德合已經辦理了離休手續,正在家裡頤養天年.承歡膝下.接到這通電話後,谷德 ...

一場對美軍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的戰鬥,中美共拍了3部電影

一場對美軍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的戰鬥,中美共拍了3部電影
抗美援朝末期有這麼一場戰鬥,雙方為了增加停戰談判籌碼,在一個叫石硯洞北山的地方展開了反覆爭奪.戰後美國拍攝了一部電影<豬排山>,中國則拍了兩部電影,<英雄坦克手>和<戰地 ...

美軍兩名上將先後釋出涉華資訊!中美博弈,軍事力量依然是壓艙石

美軍兩名上將先後釋出涉華資訊!中美博弈,軍事力量依然是壓艙石
這兩天,兩則美軍高官的訊息瞬間在國內的軍迷圈"爆火". 第一條資訊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上將,因為擔心特朗普在卸任前,對華發動戰爭,先後兩次致電中國軍方,並稱美國不會 ...

司馬南:美國決策機制大有問題,特朗普在任中美險戰

司馬南:美國決策機制大有問題,特朗普在任中美險戰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永遠不與中國開戰." "保證美國無意與中方開戰." 這是這兩天兩個美國軍方的高官海德和米利所發表的言論,為什麼不打的原因人家也說了,說這樣的國 ...

上百架對十幾架,南海和日本海上空的中美偵察機實力對比

上百架對十幾架,南海和日本海上空的中美偵察機實力對比
前言:現代戰區空間廣闊,美國為了滿足其戰略需求,構建了龐大的偵察監視體系,這些偵察體系平時密切關注對手航母戰鬥群及彈道彈道核潛艇的出沒水域,在航線上進行跟蹤監視,觀察訓練.使用情況,發現薄弱環節,同時 ...

中美家庭收入對比,結果出乎意料
最新看了幾篇關於中美收入的問題討論,在網上找了幾個宏觀的資料分析供大家參考: 1:稅前和稅後的區別 按照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公開的資訊,2020年美國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約為9.7萬美元&q ...

後疫情時代,中美“雙驕”時代來臨

後疫情時代,中美“雙驕”時代來臨
疫情終將過去,但疫情後的全球經濟格局已然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一.疫情下嚴重打擊了原有的國際貿易體系,國際貿易市場供應鏈被迫重塑,由於中國控制疫情得力,最早實現了疫情控制,所以成為最早實現經濟復甦的世界 ...

中科創星米磊:孟晚舟回國背後,中美科技博弈到了戰略拐點

中科創星米磊:孟晚舟回國背後,中美科技博弈到了戰略拐點
序 毋庸置疑,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的底層推動力在於科技,而科技之爭的源頭在於近40年來中國科技已從接受發達國家的技術紅利逐漸轉向自主研發,中國硬科技技術的快速崛起,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競爭優勢和相關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