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CCTV國家記憶”(ID:cctvguojiajiyi)
差點被彭德懷的下屬用毛巾勒死
1928年3月
剛剛從黃埔軍校高階班畢業的黃公略
受時任國民黨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
彭德懷之邀
來到南縣與彭德懷
商議籌辦隨營學校之事
晚飯後
彭德懷叫來幾個人
召開秘密會議
會上,黃公略為了試探
彭德懷等人的革命立場
刻意與彭德懷唱反調
說出讚頌蔣介石的話
差點被彭德懷的下屬用毛巾勒死
幸虧黃公略身上
藏有廣州市委開具的一封
共產黨員證明信
才使彭德懷等解除誤會
同年4月
獨立第5師隨營學校成立
黃公略任副校長
首批145名學員
日後絕大部分都成為了紅軍骨幹
1928年7月
黃公略、彭德懷先後率部起義
並在平江勝利會合
宣告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
10月
彭德懷、滕代遠率主力部隊
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率領的
紅4軍會師
黃公略留守湘鄂贛邊區
肩負起保衛和擴大湘鄂贛根據地的重任
1930年1月
江西紅軍組建紅6軍
黃公略擔任軍長兼軍委書記
他率領紅6軍在贛西南的廣大地區
開展游擊戰爭
到1930年底
贛西南已有34個縣建立紅色政權
原來零星的紅色割據政權
由此發展成為有統一領導
連成一片的大塊紅色革命根據地
時任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的魯滌平
在給蔣介石發去的電報中
無奈地寫道:
“贛西南的80歲老翁到3歲小孩都是共匪”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這年7月
毛澤東在從汀州向長沙的行軍途中
親眼目睹了贛西南蘇區
紅紅火火的革命氛圍
揮筆寫下了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一詞
以“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借重黃公略”的詞句
激情謳歌了欣欣向榮的贛西南蘇區
高度評價了黃公略的革命功績
三次“圍剿”
1930年10月
蔣介石調集十萬多人
發動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
12月25日
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
和江西省行委在江西羅坊
召開了聯席會議
毛澤東提出“誘敵深入”的主張
但很多人不理解
擔心好不容易
建立起來的根據地遭到損失
主張到贛江西岸的敵佔區去打
黃公略總結了打長沙的教訓
支援毛澤東的主張
使“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得以透過
最終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
不久
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
又糾集20萬大軍
由軍政部長何應欽指揮
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大規模“圍剿”
面對強敵
在毛澤東的指揮下
紅一方面軍堅持“誘敵深入”的方針
秘密集結於東固地區
耐心等待戰機的出現
5月15日
國民黨軍公秉藩第28師從富田出發
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紅軍伏擊圈
霎那間
隨著一聲訊號槍響
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
輕重機槍和步槍交叉猛擊
黃公略一聲令下
上萬名紅軍戰士跳出掩體
如猛虎般衝向敵陣
驚慌失措的敵軍根本來不及部署抵抗
全師一萬餘人悉數被殲滅
戰後
毛澤東寫下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以“飛將軍自重霄入”的詩句
讚頌黃公略率領紅軍戰士
英勇殺敵的雄姿
在此後半個月的時間裡
紅一方面軍主力橫掃700裡
殲敵3萬餘人
粉碎了敵人第二次“圍剿”
1931年6月
剛剛慘敗而歸的蔣介石
再次調集30萬重兵
自任“圍剿”軍總司令
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
1931年9月15日
標誌著第三次反“圍剿”取得
決定性勝利的最後一戰
——方石嶺戰鬥剛剛結束
紅三軍軍長黃公略
在追殲逃敵凱旋之後
率領部隊向瑞金轉移
下午3時左右
當部隊行至東固六渡坳小憩時
突然三架敵機從山後飛了出來
黃公略立刻從隱蔽的土房裡衝出
指揮紅軍官兵就地隱蔽
同時命令機槍手對空射擊
很快
敵機發瘋似地衝向黃公略
伴隨著一陣“噠噠噠”的掃射聲
黃公略身中數彈
倒在血泊之中
當晚7時
黃公略終因失血過多
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年僅33歲
毛澤東親筆寫下輓聯: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
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
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
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青山不老
綠水長流
黃公略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