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觀察者網2月8日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印發了《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同步啟用瞭解放軍新時代勳章、獎章、紀念章。新的勳章。該《條例》按照勳章、榮譽稱號、獎勵、表彰、紀念章等,區分了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各行業領域、人員類別等。對解放軍功勳榮譽表彰體系進行了全面重塑。
這次新勳章式樣包含了“八一勳章”、“紅旗勳章”、“紅星勳章”、“和平勳章”這四種。其中紅旗、紅星勳章是戰爭時期授予的勳章(紅旗勳章由軍徽、紅旗、令箭等元素構成,紅星勳章由軍徽、長城、大紅星等元素構成),和平勳章是授予外國外軍人員的勳章(主要由和平鴿、橄欖枝、地球等元素構成),八一勳章是軍隊最高榮譽(主要由軍徽、旗幟、長城、橄欖枝等元素構成)。
在上述訊息經觀察者網釋出後,有大量國內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留言,點贊並支援解放軍的榮譽表彰工作建設。在不少國內老百姓看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其實就是人民的子弟兵。在人民遇到困難時,英勇無畏、一往無前的解放軍戰士總會迅速趕到,排除萬難,這樣的優秀軍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為罕見的。也正是因為他是一支由人民組成,受人民尊敬的軍隊,所以解放軍的實戰能力以及軍事潛力都遠高於絕大多數其他強國軍隊。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這次新勳章樣式披露後,除了對解放軍表達讚美之外,一些國內網友也在討論稱:“準備頒發的戰功勳章都準備好了……勳章準備好了,本人請求參戰!解放臺島!”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不少網友對早日解放臺灣,實現中國統一有著十分熱切期待的心態,那麼解放軍這次披露新勳章樣式,其中包含了兩枚紅旗、紅星勳章這樣的“戰時勳章”,是否就真的預示瞭解放軍將在近期解決臺海問題?
對此,我們還不能如此武斷地下定結論,但是可以參考烏東局勢的變化,以及俄烏對抗,或者說“俄美對抗”的近期事件,作為關鍵點進行分析。在2022年烏東局勢不斷惡化,烏俄、美俄兩國在政治、軍事出現明顯對抗前,曾經我們就對美國面臨的軍事形勢進行過分析,認為美國將來在戰場上要麼是“面臨俄羅斯”,要麼是“面臨伊朗”,未來可能性最小,也是美國最不想面對的國家,就是在戰場上“面臨中國”。
這不是因為美國認為自己打不過中國,而是美軍跟中國開打,本國綜合實力所承擔的代價要遠高於對俄羅斯、伊朗開打。縱觀世界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美國對外軍事侵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進攻時,美軍從來不願意跟任何一個跟自己實力相當,或者比自己實力更強的國家進行軍事打擊。比起侵略強敵,他們更願意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國家(參考伊拉克、阿富汗、巴拿馬、越南、朝鮮等)。
言外之意,美國很少讓本國軍隊真正打過“硬仗”。在二戰結束後,美軍在朝鮮戰場、越南戰場、伊拉克戰場、阿富汗戰場上的表現都是以強克弱,而非以弱勝強。所以從這一連貫的現象來看,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和曾經的日本、英國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恃強凌弱、高舉帝國主義的西方國家。由皇室、實業資本家聯合把控的大英帝國與金融資本集團和軍工複合體掌握的美國都不會選擇用“冒險”的方式進攻與自身相似體量的大國。
畢竟,就算他們與旗鼓相當的大國在全面戰爭中取得了勝利,自身經濟實力也勢必會受到嚴重損耗,更何況現在的世界大國基本都有核武庫(比如印度),所以用軍事侵略保持長久霸權的路徑註定是不可持續的。況且如果美國在與中俄等大國的軍事對抗中,加速喪失了霸權,在戰爭失利後經濟遭受毀滅性打擊,那些曾經身居高位的資本家、政客們又該何去何從?他們曾經享有剝削美國人民的權力也將不復存在。
所以,比起用戰爭的方式親自下場解決爭端,美國更願意讓盟友國挑起與宿敵的對抗,美軍在戰場外充當支援作用,在可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又能讓美國本土遭受戰爭波及,這一直都是美國政府正在進行中的行為模式。但是在烏東局勢驟變中,執掌俄羅斯軍政大權的普京已經不是年輕時的那個“克格勃小夥”了。俄羅斯社會上下都被美國欺騙、愚弄、利用過,現在的俄羅斯政府很清楚:美國不僅想看到蘇聯解體,更想看到俄羅斯走向崩潰、毀滅的邊緣,從而徹底成為永無翻身之地的小國。
如果把俄羅斯看成是一個統合起來的阿拉伯國家,那麼美國最想要扶持和操控的東歐版以色列,就是現在的烏克蘭。只是烏克蘭軍隊根本沒有以色列那樣的實力,俄軍也並不像阿拉伯聯軍那樣不堪一擊,所以俄烏兩國一旦在烏東地區爆發戰爭的話,歐美各國不干涉,結局就是俄羅斯一邊倒的勝利。一旦以美軍為首的北約各國軍隊下場介入戰爭的話,那麼美國將要面臨的很可能不僅是俄羅斯,還有與俄羅斯合作的其他國家。
首當其衝的俄羅斯朋友,就是強烈敵視美國的伊朗。雖然俄伊兩國此前在外交上的交集並不是很多,但是出於聯合對抗美國的需要,俄伊兩國至少在美國徹底衰落以前,都是較為密切的軍事合作伙伴。一旦美國介入烏俄未來可能發生的區域性戰爭,那麼伊朗也非常有必要配合俄軍,在中東範圍內聯合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軍與葉門胡賽武裝,多面開花般的“牽制”駐紮在中東的美軍與美國盟友以色列等國。
而且在俄美真正出現軍事對抗之際,在亞太地區,美軍也無法再動用自身的所有海空軍實力對解放軍形成遏制作用。屆時,美國將無力面對俄軍與中國解放軍的協同,乃至對介入中國臺海局勢的能力都會大大受限。中華民族實現統一的阻礙將會進一步減少,諸如日本、韓國這樣的美國盟友也將無力阻擋臺灣迴歸祖國的歷史程序。
不過,以上內容也僅僅只是在參考烏俄區域性戰爭爆發後所呈現的假設,實際情況將比我們的假設複雜許多。更何況在中國走向軍事、經濟趕超美國的路上,我們也必須透過保持“戰略定力”的方式,透過紮實的基礎以取得中美對抗、中美競爭中的最後勝利。讓我們感覺非常有意思的是,之前有很多網友在評論區問過“戰略定力”究竟是什麼意思,在這裡,我們正好也進行一番簡單的解讀。
“戰略定力”從較為簡單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的博弈。既然我們在戰略定力中提到了“定力”這個詞,那麼就意味著有一個誘惑我們去改變現狀的“力”是需要重視何注意的。通俗來說,這個“力”其實就意味著一種短期利益,如果我們不保持定力,一味的獲取短期利益,那麼最終我們獲得短期利益的同時所帶來的代價,也會摧毀自己的長期利益。
當我們抓準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決定去實現有利於長期利益的目標時,其過程中難免會犧牲一些短期利益,但相比起短期利益的得失,長期利益的得失更值得我們重視。將這個概念放到臺海問題上,我們就可以這樣講:如果一味的重視美國、日本的挑釁與誘惑,從而在短期內透過軍事上針鋒相對、政治上“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方式獲得一些外交、政治上的少許優勢,使得自身喪失戰略定力,漏洞百出的話,這將有礙於我們維護領土主權。
更何況現在的中國綜合實力還不如美國,所以在當今全球環境下,中國最需要保持的仍然是在反制美國製裁中國手段的同時,韜光養晦的在全球範圍內增加經濟合作伙伴,壯大自身實力,趕超歐美科研總體水平,從而在“戰略定力”的保持下,腳踏實地的推進中華民族統一的歷史程序。那麼什麼時候,我們又不再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呢?當時機已到,但是我們卻遲遲不肯出手,一味拖延的話,那麼再保持戰略定力就是不合時宜了。
這個時候,不用我們說,解放軍都會自己出手,在有限的機會下創造無限的成功。所以我們在評論區看到一些網友說解放軍披露新勳章式樣,就下意識的認為解放軍武統臺灣在即,其實這並沒有現實的參考依據。就算烏東局勢在極端情況下,出現大規模區域性戰爭這樣的關鍵轉折,也不一定代表美國的行動就會如我們所願大量減少中國統一的阻礙。事物的發展邏輯雖然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但是中華民族統一的程序卻是歷史必然、大勢所歸。畢竟中華長達5000年曆史,已經告訴過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