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讓運動服又火了一把。縱觀國產運動品牌,浮沉之間,各品牌已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曾經的“大哥”李寧如今位居第二,361°和特步漸漸顯頹勢,與李寧的距離越來越大。
匹克、鴻星爾克、喬丹、德爾惠、喜得龍、貴人鳥……除了頭部的四家公司,行業尾部還有很多大眾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名稱,有的偶然間還會被推向臺前,有的已經在幕後寂然無聲。
2020年,李寧在營收和淨利上呈現出淨增長,淨利潤同比增長了34.2%;特步的營收情況與去年相比略有下滑,淨利下滑了25.6%;361在營收和淨利情況上均顯頹態。
本世紀的前十年,李寧、耐克和阿迪達斯穩坐我國運動服裝前三強寶座。直到2012年,李寧首次被反超,維持了十年的行業格局被徹底打破。
李寧最近一次吸引大家眼球是在2018年的紐約時裝週,“悟道”橫空出世,大膽的配色,前衛的設計,開闢了“中國李寧”潮流品類。搭上“國潮快車”後,李寧近年來整體業績“節節高”,2018年營收突破百億後,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10%。
相比之下,特步和361°遜色不少,如今仍被不少消費者貼上“小鎮青年”的標籤。公司層面,2017年特步營收減少5.2%至51.134億元,這一資料甚至被361°超越。而361°在國內的知名度已經遠不及其他三大品牌,資料顯示,2020年,特步的營收高於361°接近60%、淨利潤高出一倍多。無論如何,這對“難兄難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品牌知名度略遜一籌、產品缺少創新,大多數暢銷產品沒能擺脫大牌的影子。
與前四強相比,匹克、鴻星爾克和喬丹也曾是“驕子”,無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掉了隊。匹克2009年在香港上市,市值最高時逼近50億元。上市後業績一直沒有起色,從2011年起淨利連續三年下滑,股價低迷不振。最終在2016年11月退市。
一場河南大雨,讓鴻星爾克重回聚光燈。2005年鴻星爾克在新加坡上市。2008年後,大規模擴店出現危機,後來因為虛構資產遭到新加坡股票市場強制退市。2015年,工廠失火,雪上加霜。近年來逐漸淡出市場,公眾一度以為“公司倒閉了。”
喬丹體育在2012年準備上市之際,被美國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指控: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其姓名。上市之路因此中止。2020年12月30日,上海二中院判決喬丹體育停用“喬丹”商號。現在,一切都要從頭再來了。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還有一些品牌已經走向沒落,令人唏噓。
現在很多人對德而惠這個品牌已經很陌生,但是在十幾年前,德爾惠因周杰倫代言紅極一時。2017年12月底,卻被一則公告曝出:欠債共計6.36億元,包括德爾惠廠房及土地以及倉庫均抵押。
喜得龍曾經在5年內,開出全國2500家門店,規模在國內鞋服行業內一度領先,創始人林水盤因涉嫌騙取貸款和票據承兌罪,被判六年有期徒刑,喜得龍負債超15億元,進行破產重整。
貴人鳥也輝煌一時,如今卻難覓其跡。2004年貴人鳥登陸上交所,是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運動品牌,最高市值飆到了400億。2020年期間,貴人鳥5次被執行,2021年兩次被執行,合計被執行金額達2.56億元。公司創始人林天福在2020年4次收到限制消費令、2021年收到一次限制消費令。
【記者】黃曉韻 週中雨
【統籌】趙兵輝
【作者】 黃曉韻;週中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