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動!!插管去了”
一張白色小紙條壓在了醫院食堂的餐盤下,餐盤裡的菜已經涼透,米飯剛吃了一半。一張網路上流傳的圖片感動了無數網友。對於大部分醫生和護士來說,這只是上班最普通的真實場景。
“自從當了醫生,我基本就沒有按時吃過飯。”
“做外科醫生這麼多年,一日三餐早已經變成了上手術室前吃一餐,下手術後吃一餐。”
……
在跟醫生的溝通中,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看似平常卻飽含心酸的言語。
醫務人員經常不能好好吃飯
01
不能按時進餐
醫生是個忙碌的職業,不按時吃飯對他們來說是常事。微信公眾號“大餘宣傳”曾分享了一張男護士在手術檯邊口服葡萄糖的照片,感動了網友。照片中,一名男護士手裡握著手術器械,旁邊有人正在給他喂葡萄糖水。這是在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人民醫院手術室發生的感人一幕。
原來,照片中的男主人公是大餘縣人民醫院手術室的吳護士。當天,吳護士連續參與了三臺急診手術,由於三臺手術連軸轉,他和同事們從中午一點開始就沒有停下來休息過,晚飯也沒來得及吃。
腸胃最怕不守時、不規律的情況。若平時都是大概晚上6~7點吃晚飯,但某幾天因為各種原因改到八九點才吃,過兩天又提前到5點吃,沒幾天又變成了九點十點吃,這樣就會造成胃的守時混亂。此時,胃液已經分泌了很多,但是胃裡面卻並沒有食物,導致胃液會直接侵蝕胃黏膜,時間久了就容易引發胃潰瘍。①
02
為趕時間,吃得速度過快
有些醫生為了趕時間,吃飯的速度非常快,狼吞虎嚥地,甚至吃一頓飯,在2分鐘內就能搞定。尤其在急診科,隨時會有突發情況,甚至有時飯送到手,抽空就吃一口。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就呈現了這樣真實的一幕。網友評論:當醫生太難了,吃飯都不安心,一來電話馬上衝回去工作。
不過,吃飯速度太快的話,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咀嚼和消化,對胃也是一種折磨。食物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就進入了胃腸道,給胃腸造成負擔,長期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胃腸不適的症狀表現,甚至出現胃炎。況且,吃得太快,不知不覺就會吃很多,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還有,對於早上沒時間吃早飯,邊走邊吃的行為,對胃更是一種很大的打擊。②
03
也是“外賣大戶”
醫護人員也是“外賣大戶”。《2020中國醫生群體飲食報告》資料顯示:在2020上半年,中國醫生群體點外賣達1.7億單。共有15萬名醫生叫外賣次數超過50次,最高為403次。③
為了追求口味,外賣中往往高油、高鹽,容易讓人養成“重口味”的飲食偏好。長期這樣,容易影響健康。
04
常備“方便”食品
壓縮餅乾、泡麵、火腿腸……為了便捷,醫生時常會選擇這種“方便”食品。
其實,這些食品是“隱形鹽”大戶,長期攝入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的鈉,影響身體健康。
營養專家給醫生的飲食建議
如何才能保證健康飲食?《2021年中國醫師營養與健康調研專案》給了我們答案。
參考資料:
①2018-11-16健康時報《晚飯一定要按時吃》
②2019-06-11健康時報《吃飯快 容易得胃病》
③2020-08-18美團外賣《2020中國醫生群體飲食報告》
NP-CN-CNT-21-00287 有效期2023年12月
來源: 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