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突然擁有了百萬家產,曾經將你拋棄,十多年不聞不問的親人,跟你說要照顧你,補償你,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相信不少人的想法都是:他們看上了我的錢。這樣的反應再正常不過,畢竟金錢就像水一樣,缺了它,會渴死;貪圖它,會淹死。從古至今,為財反目成仇的不少,即便是父母親人也不可免俗。
所以湖南的李家夫婦聽到外甥女童童的親生父母要將她認回的訊息,本能反應就是拒絕。童童身世悽苦,但好在遇到了善良的養父母,且她是妹妹家唯一的孩子,從小被寵愛著長大,妹妹臨終時囑託他們要照顧好她,他們怎麼可能將她交給曾經拋棄她的人。
李某是童童的舅舅,但她並不是妹妹一家的親生孩子。童童的養父母之前有一個兒子,但在19歲時患病身亡,夫妻倆傷痛欲絕,直到收養童童後,才慢慢從悲痛中走出來,在家人眼裡童童就是他們的小天使、小福星。
他們對童童百般寵愛,把她教育得乖巧懂事,可終究敵不過命運的磋磨,三年前童童的養父車禍意外去世,因為夫妻感情深厚,養母悲傷過度,加上本身患有疾病,沒多久也撒手人寰,童童一下子失去了父母,被從小疼愛她的舅舅舅媽接到了家中。
養父母收養童童時,年紀已經不小了,為了讓童童以後的生活有保障,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給她購置了一套房產,還有一間門面,他們去世後這些也交給童童繼承,還留下了一些現金,供她生活,這些零零總總價值上百萬。
加上那個門面傳出要拆遷的訊息,雖然還沒有最終確認,但一旦拆遷,價值又會增長几倍,甚至達到上千萬。
李家本身家境富裕,自然沒必要圖外甥女這點錢,加上他們受了臨終囑託,這些資產只是暫時由李家看管,等童童成年後,都要交給她。但她的生父生母選在童童養父母去世不久這個時機來認回孩子,實在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用心。
童童的生母叫王慧,2020年在李家人不同意的情況下,她直接跑到童童的學校想要見她,說明真相。這樣的舉動是有些冒失,且自私的。
當時童童才13歲,她出生幾天就被養父母收養,養父母從未說過她的身世,一直把她當親生的,家裡也從未有人提及過此事,如果突然知道自己的父母一出生就將她拋棄了,她又該如何面對現在的親人,如何面對自己的身世?
為了見童童一面王慧給李某夫婦下跪,情真意切地訴說自己的內疚,和這麼多年對童童的思念,看著聲淚俱下的王慧,可憐天下父母心,李某夫婦還是有點動容的,但他們依舊不希望她打擾童童現在安寧的生活。
為了考驗她的真心,他們提出一個要求:給童童把20萬外債還了。原來童童養父母買門面的時候,是以貸款的形式,每個月要還貸,現在他們去世了,童童又還沒成年,沒法還清貸款,門面可能面臨被拍賣。
但王慧的反應讓他們那一點動容消失殆盡,王慧提出讓他們拿童童名下的房產做抵押,她才願意出錢。這在李某眼裡,王慧擺明就是衝童童的遺產來的,他們答應了童童的養父母會看管好她的財產,照顧她長大,怎麼能容忍他人覬覦自己外甥女的東西呢?
雖然王慧是童童的生母,但他們夫婦從小將她賣給人販子,已經涉嫌遺棄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童童起訴他們,他們將面臨牢獄之災。當然童童的養父母從人販子手中將她買下,也是違法犯罪的行為,人口拐賣,買賣同罪,但逝者已矣,也無法追責了,更何況他們給了童童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滿滿的愛。
但在李某夫婦的一再拒絕下,王慧依舊沒有放棄,還找了記者幫忙調解。如果真的愛孩子,當初為什麼要將她遺棄呢?
王慧自述,他們生活在湖南的一個偏僻小農村,當地重男輕女的風氣十分嚴重,童童是家裡的第三個女兒,不是他們一起期盼的兒子,加上當時經濟條件不好,最後就將她賣了。
既現實又殘酷,那麼既然十幾年前都不聞不問,現在怎麼又要突然認回她呢?
王慧否認自己是圖童童的財產,稱童童被送走後幾年,家裡的條件才逐漸好起來,現在大女兒在北京讀研究生,二女兒也即將從重點大學畢業,家裡的經濟壓力減輕了,可以好好彌補小女兒,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且因為對小女兒的愧疚,她專門開了一個存摺,每年往裡面存錢,已經存了近十萬,就是預備給小女兒的教育基金。也許王慧是真的想要彌補錯失十多年的母愛,但有些感情不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為了保證童童的權益,李某夫婦請了律師對童童資產立案,而王慧也拿出十幾萬放到童童名下,並表示會承包了童童所有的開銷以及未來讀大學的費用,以示誠意。
多一個真心愛童童的人不是件壞事,但李某夫婦還是有顧慮,童童現在年紀太小,他們不希望太早把真相告訴她,畢竟在童童心裡她才失去父母,若是被告知自己不是親生的,還曾被拋棄,可能會影響她的身心健康。
但他們也體諒王慧的愛子之心,同意她不時上門探望,給予童童關愛。當下也算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至於未來如何,時間會鑑定真心還是假意。
(涉及隱私,本案中人名均為化名,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僅配合敘事。溫馨提醒:尊重原創,請不要抄襲搬運和轉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