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樹果文章(微博)也談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中期報告》
2022年1月30日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發表了上述報告,這個報告在我國社會上反響比較大,在科技界也引發了討論。
中國與美國科技之間的比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報告可用中國在技術上形成了多數領域“跟跑”,少數領域“並跑”,極少數領域“領跑”的基本態勢來歸納。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發表的這個報告主要涉及航空航天、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等方面內容,當然,這是國際頂尖方面的技術領域。
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待中美科技技術之間存在的技術差距,不凡讓我們梳理一下報告中的內容和看看中美之間的差距:
一,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
航天運輸、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與通訊、深空探測等方面美國技術領先,以及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航空器材一些關鍵環節上,美國整體上仍然保持領先地位;
中國:
中國擁有獨立的技術和裝備體系,與歐、俄為第二梯隊整體上僅次於美國。
二,資訊領域
美國:
積體電路(晶片)產業美國雖然在晶圓製造環節上依賴國外,但仍然具有總體優勢;在5G作業系統上,美國具有優勢,並掌握核心等核心技術。
中國:
中國在5G方面具有專利和一定的技術優勢。
從產業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在5G通訊技術標準等較為重要且覆蓋面廣的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但在儲存器、晶片等領域存在差距。從產業發展來看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處在高速發展期,已基本實現了產品領域的全覆蓋,但存在企業不強核心裝置及零部件進口依賴度高的特點。
三,人工智慧領域
美國:
美國在掌握算力和演算法、原創性和開創性方面,以及人工智慧晶片、機器學習等核心技術、生物合成、藥物研究引入機器學習技術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中國:
中國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影像診斷等方面領先美國,從產業角度來看中國積體電路處於高速發展期,其產品生產領域覆蓋面廣泛,但核心裝置、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度高。
四,專利領域
美國:
美國在專利領域分佈相對全面、且質量高。
中國:
中國在年度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在專利有效量上也與美國縮小了差距。
五,國際標準制定領域
美國:
美國已有幾十年主導國際技術標準制定的時間,因此,美國具有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優勢。
中國:
已在一些工業領域有了國際標準制定權。
……
當然,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中期報告》中還有其它方面的對比研究。
美國是繼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起來之後,而發展起來的科技強國。因此,美國科技技術領先在我國之前是一個客觀事實,我國是一個科技技術追趕者,並在發展經濟和科技當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當中走來,而我國科技發展速度之快讓美國不淡定了。
但我們在發展科技技術之中也不要盲目自信、盲目樂觀。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中期報告》讓我們看到了中美科技和技術差距,這也是我們奮起直追、補齊短板的地方。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中期報告》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才是取得科技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或者是決定性的因素,而就當前來看吸引全球人才是最佳的選擇措施之一。
例如在中國人工智慧研究和服務於人工智慧產業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當中,在國內人數僅佔30%左右,而在美國竟有80%左右。當然,其它領域也有大量國內高校畢業生在美國取得博士後留美工作 ,美國從留美學生中挑選優秀人才有一套措施和辦法。如何讓這些優秀學生回國發展自己國家的科技技術和科技產業,也是值得研究和制定辦法和措施的。
據報告我國上述科技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大部分集中在國家經營,當然,這是我們要繼續加強的一個必選專案,也是一項只強不弱的選項。但我們也要看到調動民間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巨大潛力,這股力量猶如錢塘江的澎湃大潮。
其實,我國已有這樣的案例——如華為與5G科技產業;還有“大疆”無人機產業等,我們如何鼓勵扶持更多的華為、大疆科技企業的發展呢?並促進新科技研發呢?這是我國科技產業、科技研發發展起來的巨大力量。
目前我國已從中低端產業向高階產業發展期,因此,大量資金應向高科技產業傾斜來搭建起高科技的平臺,並吸引天下人才來共同發展我國的高科技和科技產業。
高質量產品是從實踐中不斷髮展而來;而高質量人才也是從理論與實踐中錘鍊而來;當然,包括大學培育的高科技人才也是從課本與實驗室走出來的……,其次,全社會都應該有一個科學技術氛圍,目前我國許多優秀學生和人才偏重於體面穩定清閒自在的工作。
因此,重視科技、重視技術不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我們全社會的事情。科技興,才能國家興!
當然,這不是要與美國競爭,其實,與美國競爭毫無意義。
這是我國要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技術領域中美戰略競爭分析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