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任海軍司令員是蕭勁光,第一任空軍司令員是劉亞樓,二人分別是大將、上將軍銜,為海軍和空軍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誰是新中國第一任陸軍司令員呢?有人會說不是朱老總嗎?實際上,朱老總不是陸軍司令員,他是三軍總司令,不僅管陸軍,而且還管空軍和海軍。
實際上,第一任陸軍司令員是上將李作成,2015年12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有人會有疑惑,為何新中國成立後初期,有海軍、空軍司令員,沒有陸軍司令員?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眾所周知,我軍的前身是紅軍、八路軍,裝備一直是相對落後的,主要的軍種是陸軍,空軍和海軍的基礎很薄弱,不是主力軍種。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大力發展海軍和空軍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中央軍委根據相應的實際情況,成立了空軍司令部和海軍司令部,由劉亞樓和蕭勁光二位將軍擔任要職。
建國初期,相較海軍和空軍,陸軍的力量和規模很大,直接歸屬中央軍委各部門領導,沒有設立專門的陸軍司令部,也就沒有陸軍司令員一職了。
隨著我軍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海軍和空軍規模越來越大,還出現了其他兵種,陸軍的作用就不那麼大了,因此,為了協同指揮作戰,中央軍委決定成立陸軍司令部。
我國第一任陸軍司令員是李作成,他是一位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從最普通計程車兵做起,曾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已經是上將軍銜了。
從士兵到將軍——李作成
1953年11月,李作成出生於湖南省安化縣,他的父親是一位老戰士,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過4次戰功。
那個年代,革命英雄故事特別多,經常在大街小巷中聽老人們講起,李作成耳濡目染,喜歡聽父輩們的英雄故事,培養了他的愛國情操。
1970年,李作成從安化縣一所中學畢業後,選擇入伍當兵,來到了湘西軍區獨立二師二營營部,做一名普通的戰士。
謹遵父親的教誨,李作成來到軍營後,訓練十分刻苦,做事非常積極,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士。當兵兩年後,因為表現優秀,在上級的推薦下,李作成加入了共產黨,升任為部隊的班長。
李作成刻苦努力,體能優秀,參加軍區的各項比賽中成績名列前茅,贏得了上級的賞識。1978年,年僅24歲的李作成已經是一名連長了,真是前途無量,未來可期。
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李作成率部參戰,作戰英勇,指揮果斷,多次負傷堅持不下火線,與連隊官兵一起與越軍激戰了26天。
李作成率領的八連立下赫赫戰功,榮立集體一等功,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尖刀英雄連”,李作成榮獲“戰鬥英雄”稱號。對八連和李作成本人來說,這是屬於他們的榮耀時刻,戰後,連隊多人升官,李作成直接升營長。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李作成的發展也是相當不錯的,1983年升任為某團團長。李作成到任後,發現官兵思想波動,訓練成績不甚理想,管理鬆懈,決定由他親自帶頭整頓,與戰士們談心,抓訓練、抓作風。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雖然李作成曬黑了,也變瘦了,但所領導的團隊甩掉了退步的帽子,成為部隊的先進單位。1993年,李作成成了某集團師的師長,成了部隊的一員高階將領。
第一任陸軍司令員
李作成是一位有擔當,有作為的軍人,他工作認真,勇於爭先,作戰勇猛,多次立功,自然成為上級重點選拔和扶持的物件。
1994年6月,廣西發生了百年難遇的洪水災害,李作成奉命前往參加救洪救災工作,連續奮戰了六天六夜,極大地保障了災區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李作成始終在一線搶救災情,哪裡最危險去哪裡,與基層官兵同甘共苦,任勞任怨。
1997年,李作成晉級為少將軍銜,次年,長江地區發生了特大洪災,李作成再次奉命前往,指揮參加抗洪救災工作,經驗豐富的他,工作效率快,組織有序,得到了上級的表揚與肯定。
1998年10月,李作成被任命為陸軍某集團軍軍長,年紀輕輕,已經當上了軍長,真是十分了不得。李作成曾說:我是祖國母親的兒子,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成為軍隊的領導幹部,我一定腳踏實地為黨為人民努力工作,向祖國母親獻上一顆赤子之心。
當上集團軍軍長後,李作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中以服務黨和百姓為己任。2015年7月,李作成被授予陸軍上將,同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成為我國第一任陸軍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