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今年的春晚又是一如既往的滿滿槽點。
而小品中又要數《父與子》最具話題了,
原因嘛,當然是因為它具備了兩代人的關係問題,和每年一次的催婚……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小品的槽點。
首先一開場,孫濤扮演的父親就站在觀眾席上怒斥兒子:
各種沒用,讓他血壓高,減壽命。
看到這裡,我腦子裡突然冒出4個字——
狂怒無能!
不知大家有沒這種感覺,越是望子成龍的家長,越容易陷入這種“狂怒無能”的狀態,
因為自己做不到,做不了,往往把意願強加在旁人的身上;
有人要說了,那結婚生子確實也只能子女來啊,老父親代替不了。
話是沒錯,但是作為長輩,首先要考慮的不應該是
如何把這個資訊和顏悅色地傳遞到另一人的身上,並讓他慢慢接受的嗎?
只是因為傳遞的過程中出現了異議,就因此發怒?
要真是這樣,那怎麼說都應該是傳遞的人出了問題,為何要遷就於接收的一方呢?
這個邏輯很簡單,我養了只小動物,因為沒有好好的照顧,小動物不願讓我摸讓我碰,
這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想想,照顧的過程中哪兒出錯了嗎?
會有人真的遷就於小動物,因此發怒嗎?
不會吧!
我們再往下看,
父親和兒子聊天時,兒子邊聊邊與領導發了一篇長長的拜年語音。
看似華麗,但極不走心。
這時父親插話:“你平時微信回我只有嗯和呵呵,你就不能像領導那樣對我嗎?”
這時觀眾都笑了,明眼人都知道兒子回領導壓根就是口是心非,
出於職場禮貌,對自己領導說著很恭維的話。
仔細一想,假如哪位子女真的像對待領導那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那才叫恐怖呢!
總有人喜歡批評如今的年輕人,對長輩們太冷漠,
微信不是“嗯,哦,好”就是已讀不回。
在我看來,這確是年輕人智慧的一面。
可不是我說的,這是老祖宗說的,
古人云: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親人要生。
如今兩代人的關係就如同刺蝟與仙人掌一般,
看不見就想,一見面就嫌。
會因為只發幾個字,也是因為年輕人都明白,按我爹媽那個性子,說多了一定要吵起來。
父母總說,子女不願溝通,溝通!
可到底有哪位父母真的明白溝通是什麼意思嗎?
溝通誰不願意,我只是不想聽你高高在上地說教罷了。
平等可以嗎?不可以?
那我放棄。
之後,兒子提出想實現自我價值,被父親批評不切實際,
父親說,現如今你要做等頭等大事就是生娃,生娃,生娃。
我們先不說現在創業的可行性,不知道各位發覺沒?
所有的子女,都是完全明白父母需要什麼的,
而所有的父母,幾乎沒幾個能清楚自己的子女需要什麼的,
你父母現在最想要什麼?——我結婚生娃啊!
你的孩子現在最想要什麼?——
“我也不知道這小崽子整天在想什麼……”
每個口中最關愛自己孩子,最懂孩子的父母;
到頭來一個個都不清楚自己的孩子要什麼,是不是很荒誕?
假如你拿這個質問他們的話,得到的回覆一定又是——
“那他不跟我溝通呀!”
得~又繞回去了……
總之,可吐槽的地方還有很多,想看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搜來看看,這裡就不一一劇透了。
今天是正月初三,在這裡祝各位與家人和和美美,
也請大家耐住性子,好好和父母說說話,畢竟
他們都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