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離婚率為什麼那麼高?
結婚只是兩個人的簡單結合嗎?明顯不是。兩個人在一起組成了家庭,那麼家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家是幸福、溫馨、溫情、鼓勵、親情的精神支柱之所在地;有人說家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有人說家是兩人慢慢變老的旅程;還有人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何處不是家。
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合在一起了,卻並不理解家的涵義,不明白家的責任,兩人在一起也沒有找到家的感覺,更別說找到家的幸福感,最後不離婚才是怪事。
01
家的感覺來源於什麼
家的感覺來自每天進門那一瞬間或面帶笑容或平淡地相互招呼聲。
“我回來了”
“回來啦,今天累了吧,收拾下準備······”
家的感覺來自你準備好飯菜,大家一起準備碗筷整理餐桌的交響聲。
“吃飯了”
“來了,來了,吃飯啦!”
家的感覺來自兩人遮蔽了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輕聲細語的交流聲。或是些家中的事情,或是些工作上的見聞,或是些路上所見,或是些思想上所想。
家的感覺來自飯後一起收拾碗筷幹家務時相互幫忙的態度。
家的感覺來自一起坐在沙發上相互依偎著看會兒電視的感覺。
家的感覺來自當一人還在家努力工作時你拿去的一杯水或削好的水果,他還給你的一個微笑或一聲謝謝。或許你不能提供多大的幫助,無聲的支援或鼓勵就是最大的幫助。
家的感覺來自每天早上或匆忙或從容離家時的那一聲問候,幫忙整理行裝的那一個小動作。
家的感覺來自發生爭吵時一方妥協,換來另一方的理解。
·······
用心感悟,互動,理解,共同經營,這才是找到家的感覺的正確方式。
02
家散的前兆
當你的行為讓對方感覺不到幸福,或者是你的行為反覆地讓對方感覺不舒適,而你還不自知,這個家也就快走到盡頭了。
家要散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前兆發生,看看在你的身上發生了幾種情況。
1、當你回家或離家時,家人對你視若無睹各行其是,當你打招呼換來的卻是冷漠。
2、你覺得對方就應該做飯菜做家務,照顧家人是理所當然的。稍有不如意換來你喋喋不休的指責。對方的付出你總是看不到也感受不到。
3、你很忙,忙著工作,忙著玩遊戲,忙著玩手機。忙得沒一點時間,連說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4、兩人在家中無話可說,各做各的事,各找各的樂。要知道冷暴力比你想象中可怕得多。
5、兩人總會因為各種事情發生爭吵,以理據爭或翻出舊賬爭吵不休,甚至發生人身攻擊,最後冷戰發生。家庭是以理服人或翻舊賬的地方嗎?
6、當兩輩家人發生不愉快時,你總想著兩不得罪和稀泥,結果呢,事沒解決大家都不滿意。
7、對待雙方家裡態度不一樣,總有“那是我的親爸親媽”之類的思想或話語。
8、家裡長時間沒有笑聲傳出來。結婚後沒有了結婚前的激情和甜言蜜語,慢慢地變得平淡,甚至有了不想回家的感覺。
9、總是嫌棄對方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10、不知道什麼時候產生了離婚的念頭,卻不去分析問題的原因,也不和家人溝通共同想辦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戀愛時可以死皮賴臉,婚後的心卻經不起反覆的傷。
冷漠,指責,爭吵,
是家庭生活最大的殺手。
笑容,溝通,理解,
才是家庭最好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