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
代表著佔世界將近1/4面積和世界約2/3人口的29個亞非國家共計34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並有5個國家派代表團列席了會議。
中國政府自始至終對亞非會議持積極支援態度。中國政府代表團由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率領。
周恩來總理在大會發言,闡明瞭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政策,並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為各國普遍接受,為會議成功奠定了基礎。
萬隆會議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主要討論了民族獨立和主權、反帝反殖鬥爭、世界和平以及與會各國的經濟和文化合作等問題。
萬隆會議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其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這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係準則的重要貢獻。
萬隆會議十項原則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的,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
萬隆會議的成功召開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結晶。
萬隆會議形成了以“團結、友誼、合作”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為亞非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提供了指導原則,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和國際爭端指明瞭有效路徑。
萬隆會議有力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鼓舞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開啟了南南合作與不結盟運動的序幕,推動了國際秩序的深刻演變。
萬隆會議是中國外交活動的一次重大成功,是中國爭取亞非國家支援、促進與亞非國家往來跨出的第一步。
2015年4月22日至23日,萬隆會議召開60週年,亞非領導人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本次會議主題是“加強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繁榮”。
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弘揚萬隆精神 推進合作共贏》的重要講話,提出三點倡議:深化亞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
領導人強調:新形勢下,中國願同有關各方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動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六十多年前的萬隆會議彰顯了亞非國家的團結,萬隆精神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亞非國家應繼承萬隆會議精神,加強團結,共同為建立公平、平衡的國際秩序而努力。青少年學習及瞭解新中國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