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缺芯”主要品類之一,CMOS影象感測器(CIS)企業迎來“豐收期”,韋爾股份、格科微等頭部公司業績普遍向好,2021年盈利有望創歷史新高。同時,CIS系車載攝像頭的核心硬體,將直接受益於智慧駕駛在汽車領域的普及,也吸引了相關上市公司紛紛佈局。
業績創新高
韋爾股份憑藉豪威科技坐擁CIS頭部地位。最新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4.68億元至48.68億元,同比增加65.13%到79.91%。另外,扣非後淨利潤為39.18億元至42.68億元,同比增加74.51%到 90.10%,超過淨利潤增速。
結合公司三季報來看,韋爾股份在第四季度有望實現淨利潤9.5億元至13.5億元,環比第三季度淨利潤12.75億元有望提升。
韋爾股份表示,公司透過持續最佳化市場佈局、深耕主營業務,不斷加大研發投入, 使得半導體設計業務持續穩定增長。伴隨著市場對汽車、安防等領域影象感測器需求增長及公司在相關領域市場份額的提升,公司影象感測器解決方案業績實現了持續增長。另外,公司觸控與顯示解決方案也隨著公司TDDI新產品的推出及客戶的進一步拓展,觸控與顯示解決方案業務也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透過不斷整合各業務體系及產品線,充分發揮各業務體系的協同效應, 使得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另一家CIS頭部企業格科微也預計業績向好,公司預計2021年將營業收入66.52億元到74.92億元,淨利潤11.35億元到13.5億元,同比增加46.83%到74.57%;扣非後淨利潤將實現10.86億元到12.91億元,同比增加41.75%到68.52%,均預計超過同期營收增速。
格科微表示,公司基於自身產品、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綜合競爭力,主要產品單價及綜合毛利率均有所提升。
發力車載產品
目前,手機是CMOS影象感測器的最大應用市場,並且受益於多攝像頭手機的普及,銷售額持續增長。不過,更多公司開始佈局車載電子、可穿戴裝置、 AR/VR等新興下游終端。其中,汽車領域影象感測器的增長不只是來自車載攝像頭數量增加,還將得益於智慧駕駛、標配倒車影像以等應用需求,對感測器的解析度提出更高要求。
根據Yole report的資料,2020年全球車載CIS市場的營收額達到14.4億美金,佔整體CIS年營收的7%,預計到2026年車載CIS出貨量將達到3.64億顆。不過,車載CIS市場競爭格局屬於寡頭龍頭,據統計,安森美佔據龍頭地位,市場佔有率高達60%,韋爾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佔有率也在不斷提升。
東方證券研究指出,隨著汽車CIS技術持續升級,車載攝像頭單車配置數量有望從當前的平均2顆,增長至未來的11-15顆,為CIS市場帶來百億美金以上增量。目前豪威科技車載攝像頭晶片主要用於歐美汽車品牌,在車用CIS市場佔據20%以上份額,未來有望和國內客戶開展更多合作。2022年初以來,公司持續釋出汽車CIS新品,涵蓋3M、5M、8M等畫素,可用於前視、車內監控等應用,隨著汽車攝像頭向更高畫素升級,韋爾有望迎來產品結構持續最佳化的機遇。
韋爾股份在CIS進展也引發了媒體高度關注。去年12月,有媒體報道稱,韋爾股份在近期的機構交流中透露未來車載CIS產品市場份額將大幅提升等涉及股價敏感資訊。對此,公司在回覆監管函中表示予以否認,並表示公司不存在向來訪的投資機構,或透過其他違規方式向外界透露公司未來車載CIS產品市場份額,以及2021年及2022年汽車業務營業收入、毛利率、淨利潤等股價敏感資訊的情況。公司未曾在任何場合透露公司除公告資訊之外的經營資料。
另外,格科微最新接受了機構調研,公司高管介紹,格科微車載產品線豐富,主要應用於行車記錄儀、360度環視、座艙監控等方面,後續將進一步提升車載產品覆蓋面,不斷推廣格科微產品在車載端的應用。
目前格科微高階產品研發進度順利,已量產產品方面,手機CIS產品中,今年8M產品向國內供應鏈轉移,加速國產化替代;非手機CIS和顯示驅動晶片均保持了較快增長,毛利率也符合預期。公司預計手機整機市場溫和成長,非手機CIS和顯示驅動依然保持增速,目前來看行業還是會存在供需不平衡,但是可能存在個體差異,產能鬆動有可能首先出現在產品線相對單一的代工廠。
國內廠商中,安防影象感測器公司思特威也積極向車載領域佈局。2020年,思特威收購深圳安芯微電子,後者擁有十多款車載 CMOS 影象感測器,在標清同軸模擬影片(CVBS)方面有市場競爭力,產品廣泛應用在倒車攝像頭後裝市場。
去年10月29日,思特威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經獲上委會透過,去年12月3日已經提交註冊。
本次IPO募投專案中, 研發中心裝置與系統建設專案就將用於透過搭建車用 CMOS 影象感測器研發平臺,研發具備高效能、低功耗、低噪聲、120 萬畫素的車規級視覺感知晶片,滿足智慧駕駛環視監測等功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