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搬了兩次家,要是我絕對會崩潰發瘋,可他卻一點兒情緒都沒有,反而越搬家越興奮,就因為他又可以一展伸手了改裝啦。
他,是今天的屋主先生,是一位韓國留學博士,30歲自律生活已經6年了,每一次搬家他都會精心的佈置一番,因為自律不允許他看到一片混亂;一個人坐擁66㎡的小空間,不孤單寂寞反而被超多人羨慕!
為了方便了解空間的結構,他手繪了一張簡單的戶型圖;因為老房子結構把控不住,硬裝主體不做任何的改動,該三個房間還是三個房間,儘管每一間都非常的擁擠,甚至一開門就是床像香港的“棺材房”一樣,他也不去動。
從入戶門一路進來的客廳,重新粉刷過的大白牆、淺灰色的強化地板,用深色、細窄、木質的線條做頂面裝飾;客廳四面環繞著門洞,不適合也不便再放傳統的沙發茶几,一張圓桌足夠容納4人,用三星The Serif電視替代電視櫃、電視牆,略微有點大不過現在卻很舒服。
反過來看,桌子恰好處於四面門洞的中間位置上,旁邊空著有點尷尬就添了一個假的石膏壁爐裝飾,當成餐邊櫃使用;後方正對的書房門口,一邊是壁掛鉤,掛些小玩意兒,一邊地上是加溼器和書報架,家小隻是不整理生活的藉口。
再轉一個方向,是臥室和衣帽間的門,幸虧中間有了一個壁爐,不然光禿禿的反而顯得不夠生活化。
另一方空間、採光都比較舒服,正是陽臺的位置。用百葉簾遮擋部分強烈的光線後,依然能坐在陽光下沐浴;在此中間的位置上,嫩黃色的玻璃櫥櫃,一個青春活力的顏色,藏了許許多多好看的咖啡杯、馬卡龍色的陶瓷杯、還有收藏價值的紙折燈。
馬卡龍色的杯子,半透明的、像混了牛奶一樣,或者說像是玉打磨成的,好看有意味。
陽臺一角也是廚房,前面咖啡杯櫥櫃也不是沒有用意的,放在這裡與木質碗碟櫃相對,正好可以將廚房的空間稍微延出來一點,看起來會寬敞些,做飯也愉快。
往內,廚房的面積真的不算大,若是水槽和灶臺需要底座,估計連櫥櫃都不想塞進去礙事兒;不過幸好的是他懂得自律,收拾得緊緊有條、乾乾淨淨的。
平常做飯的次數不多,可對咖啡、調酒、烘培他卻很有興趣,沒事就給自己煮煮咖啡、為朋友烘烤小點心,再就是聚會時調杯酒。一個人的自律,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兒。
廚房的拐角裡,是一個個的小碟子,用的摺疊木架架起來,一個一個的放上去誰也不會碰到誰,再用乾淨的毛巾蓋上,免得灰太多;窗臺上,適合懶人種植的綠蘿,目前還活的不錯。
反過來的冰箱和洗衣機,百葉褶皺下的陽光,似乎更加的帥氣漂亮。
洗衣機上,擺放著洗衣液、柔順劑、雜物籃等,縫隙里正好可以方下一個摺疊的髒衣籃,乾淨整齊的房子,需要懂得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利用的邊角縫隙。
與客廳並排的大書房,最大的房間,原本應該是臥室,可他卻反著來,做成了書房。簡單的四隻腳的書桌、嫩黃色的櫥櫃、兩個木質的邊櫃,安靜的書香味。
這裡的櫥櫃和客廳的一樣,展示著他心愛的手辦玩偶,滿滿齊齊的擺了一櫃子,是不是每個青年人心裡都有一顆童心啊,可可愛愛的一小角。
桌前的牆角,不知不覺也被貼滿了明信片,
後方兩個櫃子,一個是抽屜盒收納,一個櫥櫃收納,但檯面上基本上都是小擺件,無規律的擺放但不會很亂,像是有人氣的地方。
隔壁,一開打門就是緊貼著的臥室床,床頭櫃、床頭燈什麼的別想,也不用多花費,床頭靠背上的10公分剛剛好。
關上門開啟燈,普普通通的靠背板上,莫名的晾出一條光,不會刺到眼睛的床頭燈,很棒。
床尾的一角,和床做個伴兒,二手市場上淘來的椅子,再擺上一副畫,剛看過的書也可以丟在上面。
一副畫一副畫的擺過來發現,這年歲的小凳子上還能再來一盞蘑菇燈。
更衣室,黑白棋盤格子的地毯,是這裡唯一的一個軟飾。左右兩邊都是衣櫃架,沒有一處是空的,實際上精緻的男兒也不允許它空著。
秋季薄的毛衣、衛衣等疊放在架子上的一角,下方木質鬥櫃裡,嘿嘿……手錶、袖口、領帶之類的,分類放好,早上也不至於慌慌忙忙的找尋不到。
居家過日子嘛,有衣帽的地方必然還會有被褥、枕頭啦,然後就是一個大衣、外套、西裝的掛放問題。
最後看一眼衛生間,花灑、面盆、浴室鏡三合一,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成本和麵積,儘管不太像尋常之家,但租房生活幾乎沒有事事如願的,
房子的改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個漫長的、細膩的過程,可以透過日常一點一滴的佈置來改變,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