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風景區,諸峰獻奇,風景優佳,千百年來吸引無數墨客騷人,文人學士,或在此隱居造士講學,或慕名前來遊歷覽勝,並在蒼壁丹崖上留下題詠石刻。清彭士望《翠微峰易堂記》中載:“唐宋遊人題詠碑碣甚多”。只可惜歲月流逝,滄桑風雨,題詠崖刻大都湮沒無存,留存至今者為數不多。今將1987年12月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崖刻,按題記時序錄載於下。
【金精福地】北宋皇祐四年(1052)題刻。位於金精洞口北側約20米處山壁上。“金精福地”四字直排、楷書、陰刻,字長0.7米、寬0.6米,書法端莊雄健,石刻總長約2米,寬1.2米。其南側另一塊約1.5米見方的石刻,直排陰刻4行24字隸書,落款:“成都閻溫盱江李仲莊同遊金精福地皇祐壬辰中周弁題記”,字長0.30米、寬0.25米。
【遊金精】南宋寶慶乙酉年(1225)題刻。刻於金精洞口北側約8米處山壁上。石刻底端被淤泥埋沒,暴露部分,面積1.5米見方,其底端崖壁橫斷,裂缺不平,豎排7行正楷陰刻:“寶慶乙酉仲冬之五日邑令臨江彭鉉丞番陽許······簿管文煥西尉武林郭······道青唐巡檢孫菴來遊金精······丞奉版口薄而······攜其家眾東尉知寨監..····公幹不······”。刻文字跡因石質風化而模糊難辯。(按:彭鉉系臨江今清江人。宋嘉定十六年寧都知縣)。
【平寇頌】①元延祐二年(1315)題刻。位於金精洞口北側約10米處崖壁。石刻上下長2.9米,寬1.8米。刻文計15直行300餘字。字長9釐米,寬9.5釐米,楷書陰刻,內容記敘元代延祐二年(1315)元軍鎮壓寧都農民起義軍首領蔡五九的始末。因石質風化,刻文字跡大多已模糊不清。附記:《平寇頌》全文:延祐二載秋,贛寧都巨寇蔡五九煽亂,倔起眾二萬,侵薄州城,乘遽絡繹口口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口口口閻豪奮然曰:國平宋父武愍公南定江廣於今四十年,何物孳豎敢觸天憲,延帥兵屬都事李肇等率諸翼精銳道以鄉丁長驅而來,奸徒奔潰,溺死填川,首惡負固,朝廷遣使視師。臺官聯至,口口口口上賜虎符覯以兵柄,遂大舉擁破巢穴,合戰上虎嶂擒蔡,十月己卯戮於市,活口口脅從者萬人,惟平章有功於國,有德於民,不顯於世人長口頌,曰皇圖丕顯奄有萬方孰盜以狂有狂口氓 口弄口口豨突我城 維李世臣東國之均帥師口口口口口口章龍特殊戎纛前驅 強弩勁虧斯土殤平 考倪更生四野廓清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於國盡忠貸其下人薄施以仁 口民口口口口口江右以寧廣其父聲金精嵯峨 州比頌揚 萬古不磨奉議大夫贛州路寧都知州兼勸農事楊承式.
① 此題刻為紀事碑,頌揚元軍鎮壓農民起義之“功德”。今碑文雖無正面意義,但翔實記載了是時發生在江西南部規模較大的一次由寧都籍人蔡五九領導的農民起義,對研究當時歷史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金精勝概】明萬曆年間題刻。位於金精洞口北側約1米處崖壁上。刻文幅高1.8米,寬6米。“金精勝概”四字橫排、楷書、線刻,字高1.6米、寬1.5米,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