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工信廳獲悉,山東擬實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十大專項行動。
根據《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十大專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下稱《方案》),這十大專項行動包括龍頭企業“掛帥出征”引領行動、“專精特新”企業激發湧現行動、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生態創新行動、“雲端遷移”數字化轉型行動、“山東製造網行天下·拓展年”行動、民營經濟全生命週期服務行動、“三位一體”資本賦能行動、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攻堅行動、環境最佳化行動。
《方案》顯示,山東將加快打造3-5條龍頭企業引領的世界級產業鏈。圍繞省“十強”產業特別是10條標誌性產業鏈的企業,釋出年度“山東省民營企業家‘掛帥出征’百強榜”,研究制定對上榜企業家在醫療、交通等領域提供專項服務的細則,提升民營企業家的榮譽感、獲得感和社會影響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頭部企業,將在金融支援、要素保障、人才招引等方面給予定製化服務。
新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重點“小巨人”達到150家、50家左右;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達到400家、200家和3家以上。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與重點產業鏈技術攻關目錄創新攻關,透過“創新服務券”等模式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研發創新,推動平均研發佔比提升0.2個百分點以上。
打造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升級版,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聚焦大學生創業專案、中小高新企業、創新創業賽事成果,進行精準培育。支援有條件的市建設“六有”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梳理42條重點產業鏈,重點圍繞10條左右標誌性產業鏈,細化完善產業鏈“1個圖譜+N張清單”。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工程,打造“鏈主”與“專精特新”企業強鏈補鏈共同體,推動2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對接合作、配套協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叢集,新培育省級特色產業叢集20家以上。
對接服務中小企業20萬家以上,直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2萬家以上。深入實施“雲行齊魯工賦山東”,完善“雲服務券”政策,加快工業裝置、研發設計和運營管理等核心業務“上雲上平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匯聚工業App兩萬個以上,為“雲上遷移”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應用載體和場景。
圍繞山東機械加工、紡織服裝等優勢行業,打造“超級工業城”,組織100家以上省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的採購端入駐,開展線上線下采銷對接。甄選1000家以上企業的拳頭產品開展“千店千品”形象提升活動,增強產品視覺品質,受眾流量平均提升30%以上,產品銷量提升20%以上。
打造山東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強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發揮“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等平臺規模優勢,打造更多數字化應用“燈塔工廠”;發揮“橙色雲”“雲上展廳”等平臺專業領域優勢,實施“一業一策”,加快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最佳化拓展“齊魯企舞”投融資路演平臺對接功能,建立基金與企業專案之間的“直聯通道”,有計劃有組織、分行業分割槽域系統化開展對接,組織產業投資路演20場次以上,各市與相關行業100場以上。開展“梯次上市”轉板育企活動,積極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全國證券市場板塊合作,大力推動民營企業到滬深京交易所上市,力爭年內培育民營上市公司25家以上。
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的執行期限,再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進一步支援小微企業發展,至2022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透過技改貼息、社保補貼、穩崗返還等方式,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專案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以及勞動力密集、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企業按規定給予支援。
深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建設工作,總結推廣第一批先進縣(市、區)經驗做法,引領各縣(市、區)夯實民營經濟發展基礎、創新工作措施、提升發展質量,新建立先進縣(市、區)10個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