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通州大生紗廠創辦起來後,於1901年在長江之尾黃海之濱的茫茫通海灘塗上,築堤擋潮向海要地,首創中國第一個農業股份制公司“通海墾牧公司”。
經十年艱苦努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大事告成,於1911年召開了第一次正式股東大會,張謇在會上自豪地向廣大股東說如今的墾區。
“各堤之內,棲人有屋,待客有堂,儲物有倉,種蔬有圃,佃有廬舍,商有廛市,行有塗梁,若成一小世界矣。而十年以前,地或並草不生,人亦雞棲蜷息,種種艱苦之狀,未之見也。”一個嶄新的社會躍然而出。
通海墾牧公司的成功,掀開了淮南沿海鹽墾的熱潮,南起呂四場,北至陳家港,東濱黃海,西界范公堤,南北長約300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墾區地跨海門、南通、如皋、東臺、鹽城、阜寧、漣水7縣。
學者李積新稱讚淮南鹽墾事業:“舉數千百萬畝蔓草荒煙之地,一變而阡陌相距,田廬相望,此誠吾國最近二十年來農業界之盛舉也”。
胡煥庸稱:“吾國晚近二十年來農界之曙光,足以大書特書”。
胡適說張謇蘇北沿海墾殖:“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
遺憾的是作為墾牧標誌性建築,曾對江蘇乃至全國的農村社會經濟結構起到示範和標杆作用的通海墾牧公司四合院,由於戰爭的原因,於1942年夏季被動拆除。
欣慰的是時隔80年,九九八十一,一元復始的2022年,復建通海墾牧公司四合院工程已經全部完成。
本次組圖據前二期後第三次組圖分享給大家。(注:沒有看到的朋友,可以翻看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