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封神之路
小時候就對姜子牙的三個小故事耳熟能詳,一是渭水邊直鉤釣魚;二是文王為其拉輦走了八百零八步,子牙承諾保周家基業八百零八年;第三個不知道是不是北方獨有的:說子牙封神忘了封自己,只好輪流到各星宿借位,他到哪裡,那個神就得避讓,騰出位子給子牙——正月十五掛紅燈籠的習俗,就是為給子牙一個歇息之所。子牙這麼厲害一個人,結局卻弄得可憐巴巴的,不覺對他懷有幾分同情。記得那時燈籠是自制的,就是用紅紙包起來,裡面插上蠟燭。晚上燈籠點亮時,我還幾次三番偷溜出來,看姜太公來了沒有。想著他在寒冷的冬天,衣衫單薄,滿身是雪,綽著兩手,凍得勾勾縮縮的樣子,直想往燈籠下面鋪一張被子,讓他能暖和而快樂地度過一小段時光。
時隔幾十年,我才有機緣讀到《封神演義》。裡面只有第一個故事,後兩個沒有。而且,他從來也沒勾勾縮縮地挨凍過,反倒施展法術,來了個冰凍岐山,把別人給凍得不像樣。小時候一直提著心總算放下了。
《封神演義》裡面的姜子牙出身模糊,只說是東海許州人氏,上無叔伯、兄嫂,下無弟妹、子侄,似失林飛鳥,無一枝可棲。從此可知,姜子牙應該是出身卑微的草根,雖然史書有載其祖上輔大禹治水有功,但到他這一代,甚至上幾代,早已不復往日的榮光與富貴了。他三十二歲去崑崙山玉虛宮修道,四十年後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扶助明主、代為封神。
他的封神之路就是這樣開始的。
即便他貴為元始天尊的弟子,也免不了要受與普通人一樣的謀生之苦。因無處可去,他找到了以前的結義兄弟宋異人。姜子牙看人還算準,這位兄對他不是一般的好。一見面就留他在自己家裡住下,還為他操心傳宗接代的事,馬上要為他找一個媳婦。馬氏進門後,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但馬氏作為家庭主婦,她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能一直寄人籬下,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謀生之路。無所事事的姜子牙自然就成了馬氏嘮叨、責怪的物件,開口閉口說他是無用之物。迫於無奈,姜子牙放下《黃庭》,低眉折腰幹起小生意來。但天不遂願:賣笊籬一個也沒賣出去,反倒把挑擔的肩膀壓腫了;賣面差點賣一文錢,卻半路殺出一匹馬,絆住擔子的繩子,把面潑灑一地,又被風吹得一乾二淨;坐櫃檯開店,鬼也不來一個;賣牲口,全被充公……這個倒黴,像不像在底層掙生活的小人物呢?
子牙的發跡是從開算命館開始的。幸好他還有一個長處,就是占卜,而且還順搭抓住一個妖精。他由此登堂入室,被紂王召見,官拜下大夫,特授司天監職,隨朝侍用。問題是那個玉石琵琶精是妲己的閨蜜,妲己就借造鹿臺之名,伺機報復。當時朝堂之上妖氣瀰漫,紂王荒淫殘暴,炮烙忠臣,草菅人命,人人自危。已知吉凶的子牙果斷脫身,借水遁逃走了。
之後子牙隱居渭水,直鉤垂釣,終於在近八十歲時,“釣”到了周文王,官拜右靈臺丞相之職。
子牙登相位後做的第一件事轟轟烈烈的大事就是征伐監造鹿臺、惡貫天下的崇侯虎。這是西岐主動出擊的第一仗。文王是位仁慈的有德之君,他開始並不同意子牙這一破壞綱常、以臣伐君、大逆不道的做法。但在子牙的反覆力勸下,他勉強同意了。此仗雖大獲全勝,但文王卻因驚嚇與自責病倒了。病逝前託孤於子牙,並叮囑子牙與武王,即便紂王再壞,也不得亂了綱常,肆行征伐,只需守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
本來日子可以這樣安安穩穩地過下去,誰料鎮國武成王叛商,過關斬將,投奔西岐而來。他的到來把一切都打亂了。
武成王黃飛虎世受皇恩,忠心耿耿,功勳卓著,祿極人臣。一次宴飲,妲己醉酒現原形,也喝得五迷三道的黃飛虎情急之下放出神鶯抓傷了她的面門。黃飛虎當然不知道那隻狐狸就是妲己,他更不知道妲己對他已懷恨在心。元旦日黃飛虎的元配夫人賈氏入宮朝賀,被妲己騙上摘星樓。紂王見賈氏貌美,無禮奉酒。為全名節,賈氏縱身墜樓身亡。西宮黃妃聽報衝上摘星樓,與妲己發生衝突,誤打紂王,被紂王摔下樓去,粉身碎骨,一命嗚呼。天降禍殃,妻妹皆亡,對黃飛虎及三子無疑是晴天霹靂。即便如此,黃飛虎也無反心。但他的部下不幹了,他不反,部下反,他也是死路一條。被逼無奈,也是一時犯糊塗,他帶著黃明、周紀兩個兄弟奔至午門,把紂王給吆喝出來,一龍三虎,你刀我斧,殺在一處。紂王不敵,敗進午門。之後這三人趕上家眷,殺出西門,逃出朝歌,在黃天化、哪吒的協助下,過五關斬三將,來到西岐。子牙和武王沒多想,歡天喜地就把他收了,職位不變,只把“鎮國”改為“開國”,即開國武成王。武成王的到來,像一束火苗,點燃了戰爭的火藥桶。其後三十六路大軍前來征伐西岐,拉開了武王伐紂的序幕。
從子牙滅掉三十六路大軍到反殺出西岐,破五關、渡黃河,直搗朝歌,這一系列的戰役可以說是驚心動魄、地動山搖,披掛上陣、打頭陣、解危難的都不是凡人小卒,而是三山五嶽、天上洞府的道神。如果說《西遊記》主要寫的是孫悟空個人的打鬥,《封神演義》則是群體的廝殺,而且都是大神們的巔峰對決,其段位遠超《西遊記》的眾仙。封神的故事從時間上可以看作西遊的前傳,它發生於孫悟空還沒出世、一眾道人尚未成佛成仙之時。雖如此,他們的手段卻已經達到了超一流的水準,只差一個不死之身罷了。如果孫悟空闖進封神戰陣,第一個他幹不過的就是楊戩,而楊戩在封神裡,還有大把幹不過的人。取經路上孫悟空經常請來幫忙的菩薩,在封神中是慈航道人,位於燃燈道人之下,燃燈道人之上還有元始天尊、老子,這兩位是道教掌門,與西方準提道人、接引道人是在同一個級別——有可能接引道人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
作為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的姜子牙,他騎著神獸四不相,手握打神鞭,內有杏黃旗護身,再加上元始天尊一眾頂極高手的加持,可以說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但他仍逃不脫命定的劫數——三死七厄。
《封神演義》前面幾次說他是七死三厄,最後又說三死七厄,據我查證,應該是三死七厄。這七厄就不說了,與其他將領一樣,包括周武王,都屢陷險境,甚至身負重傷。關於三死,我簡單介紹一下:
遇四聖一死:與四聖交戰,在哪吒、黃飛虎和龍鬚虎被打傷後,子牙被李興霸的劈地珠打中前心,幾乎墜馬,騎四不相望北海逃走。王魔在追趕過程中,又用開天珠打中子牙後心,子牙落騎而死。後被文殊廣法天尊用丹藥救活。
十絕陣二死:姚天君於“落魂陣”中,透過扎草人,施展催魂促魄之術,拜去子牙的二魂六魄,僅剩一魂一魄飄蕩至崑崙山,被赤精子趕上收回。又幾經周折,最終於“落魂陣”中搶走草人,救活子牙。
公明鞭擊三死:公明把鞭祭於空中,神光閃灼如電,子牙被一鞭打中後心而死。後被廣成子用丹藥起死回生。
在戰勝千難萬險、歷經三死七厄之後,子牙兵臨朝歌城下,朝歌軍民開城門迎接武王、子牙,紂王自焚,妲己等三妖被捉斬首。
天下大定,子牙歸岐封神,共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封神後又將兩位商朝佞臣斬首,並加以追封,總的算來應該是三百六十七位。
從七十二歲下山,到八十歲拜相,再經七年奮戰,終得封神,子牙走過了他一生最磨難也最輝煌的十五年。
撥開神話傳說的層層迷霧,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大神煉成的整個過程。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並非來自崑崙山玉虛宮,而是來自他四十年人間苦修,只不過那時他身處底層,藉藉無名,無人知曉其經歷罷了。老年結婚,又被嫌棄,被拋棄,無家無業,孤身一人,不可謂不悽慘。出仕於商,周遊列國,卻不得重用,志向難伸,不得不隱居磻溪。人雖隱居,但才學不隱,智慧之光終於引來了周文王,於八十歲那年開啟了他開掛的人生。時不至,運不成。即便是大神,也少不了要經歷長期的修身養性、磨礪苦修,何況普通人呢?
子牙的人生智慧可以用十個字概括:隱忍、靜修、待時、奮發、退隱。如時不至,一生垂釣、閒閱《黃庭》,也是不錯的人生。
2022.2.15(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