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燃油車簇擁者。
都打趣說車迷是一群不願意往前看的老頑固,其實這個形容已經是相當中肯,當賦予物品以感情的時候,它就已經超脫了原有的使用價值或者經濟價值,會變得像你初中喜歡的第一個女生、小時候心心念唸的一個玩具一樣珍貴,而對於它“更強大”“更先進”的競品,則會處於自我保護的意識本能的進行排斥。
愛嘛、排他嘛、不丟人。
但作為一個不同車型的分享者和體驗者,為了對自己的體驗和別人的提問負責,在面對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產品的時候,我還是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著職業素養和情緒的剋制,畢竟好歹我也是媒體出身受過專業訓練
除非忍不住
新能源汽車圈兒裡誰最能跳,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
身邊的人更是知道我什麼態度
2022年了,挑戰一下自己給你們整個大活兒
盤盤特斯拉
長得像車嗎?像,也不像。
眼前這臺黑色的model 3 performance,怕是整個特斯拉體系當下最受歡迎的產品,什麼造型設計,配置效能等等一概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想都輪不到我來說,那比我專業的人怕是比這杭州市的充電樁數量還要多。那麼我就對他沒一點看法嗎?我有,我大大的有。
之前我早就說過未來的車輛將逐漸打破車型間的桎梏,因為不再有發動機,所以所謂的機艙概念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車身強度足夠你想取消也沒什麼不行(賓士的EQS已經不太像標準三廂車了),倘若你還想留著的話,變成第二個行李艙、你的工具箱、甚至是魚缸也都沒有問題,你開心就好,整臺車的軸距佔全車整體長度的比重將大大提高。對、乘員艙看著更大,車身側面更流暢,但還是覺得稍微少了些儀式感。從汽車文化的角度看這似乎在開“歷史的倒車”。
再來說說這個已經充斥著杭州大街小巷的前臉,似乎看上去也是四個車門四個輪兒,兩隻眼睛一張……嘴呢?失去了化石燃料和空氣的燃燒混合,“呼吸”似乎也不再重要,封閉式前臉減少了風阻,也和過去明確劃清了界限。,還好下方還有小燈讓整張前臉顯得不至於過於單調。
在這裡我不得不要批判一下當今新能源車設計的一個怪象,自從不需要“嘴”進行呼吸之後,似乎設計師們可以發揮的空間變得更大了,但這並不代表五官就可以亂長好吧!稍有不慎就會從“簡潔設計”變成“過度設計”,從而讓人產生不適感。好在特斯拉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家族設計語言,能利用曲面為車輛營造一種“豐腴感”,有效降低了車輛的視覺重心。
開啟車門看看內飾,特斯拉帶來的是同樣顛覆性的設計,倘若說更早出現的model S/X是切入傳統汽車市場的一個楔子,兼有過去與未來的造型,那麼到model 3這裡,變成了徹徹底底的革命,乘坐功能的集大成,擁有輔助駕駛之後的駕駛部分的高度最佳化,確實在這臺車上得到了極致的體現,或者說這臺車怎麼開,還真不是你說了算。他希望你享受的是使用交通工具本身,而非狹義的乘坐或駕駛。
我總說它是“長了軲轆的智慧手機”,因為作為人類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來說,他們都越來越簡潔,使用越來越順手,而且規則上從來都是它在做主——誰能想象十年前的我們,兜裡還裝著十多個實體按鍵(全鍵盤手機更不只)來通訊和java遊戲呢?
它輕輕地來,不給你留下一個按鈕。全車上下只剩一個螢幕。
這可能就是自信。
在傳統的角度去尋找這臺車身上還可評判的方面,還是得承認細節上有不少槽點:並不突出的用料,較為欠缺人機功效的後排座椅,包括相對粗糙的裝配工藝和NVH,可以說這也是臺不折不扣的“美國車”了。
不過也僅此而已。
說的是車嗎?是,也不是。
倘若後驅長續航版的model3是完美的城市代步工具的話,那麼以效能著稱的的model 3 performance絕對是個規則毀滅者。簡單說來這是你在這個價位能買到的最快的原廠車,哪怕條件放寬到100萬依舊如此。600匹峰值馬力,3.3秒的特點震撼著廣大消費者的三觀。拉扯著傳統燃油車主的心。我想特斯拉的銷售朋友們一定很喜歡帶客戶去試駕這款車,隨著踏板踏下,腳下的壓力化作爆發的扭矩,再折射在客戶驚恐又興奮的臉上……
人最有成就感的一刻,不過是自己的一個舉動便輕易擊碎別人幾十年的認知。畢竟,在沒有model3p的那個過期的世界裡,大家距離這個數字,真的很遙遠。
倘若以貌取“車”,model3p和model3的感受別無二致,但動起來性格大不相同,換句話講,model3p更像是一口氣買下了一個手機之後,還送了你一臺運動車。
絕對緊繃的調教,超低重心搭配四驅、新能源領域找不出第二個如此沉重且踏實地轉向手感(雖然就是電子調節的功勞),畢竟以後效能靠電池來比拼的時代,也沒法提供太令人玩味的質感,但這不得不說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的標定了。相比某些新勢力動輒宣傳自身“超跑級”“高效能”的口頭表演不同,特斯拉給人留下的最大的感受還真就是“快”。
因為起步快,所以上班排隊紅燈的時間大大減少
因為扭矩足,無論跑山自駕還是賽道都能和更高級別的效能車打得有來有回
因為價格“更親民”,所以往往可以在某些路段,某個路口給更高檔次的車主帶來一些emotional damage。
因為賽道模式和自定義駕駛選項,你可以在同一時間,用前驅/後驅/四驅來表達你今天駕駛的心情,沒有什麼機械結構的切換速度可以比得上電子的無縫銜接
值嗎?值了
哦?有人可能要問我廢話了兩千字,新能源車不提續航嗎?
個人感覺真沒必要,電車有電車的使用環境,油車有油車的使用方法。真的需要研究這臺車,只要日常城市通勤+車位充電+超充站的搭建,沒有哪個特斯拉需要天天產生續航焦慮。只要下限滿足了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比較續航的長短就徹底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不過立足當下理性審視基礎設施建設,輕鬆愉快的純電長途自駕尚需我輩努力。
綜上所述,這臺車其實值得討論的點,遠遠不是一個車本身,而是一個新趨勢對舊世界的成功入侵,如果說幾年前的新能源車還是霧裡看花一切皆是黑馬,那麼現在以model3為代表的新能源轎車,已經在制定規則。他就像蘋果的XR、SE級別的手機一樣,雖然不是最貴最強的產品,但足以讓你切身體驗ios生態的特色並沉迷其中,從而抓住人心使之成為堅定的簇擁者。而在這其中model3p則又向人們證明了不同的價位也可以獲得差不多的效能表現,這就是對燃油車的“反叛”。
時代在往前走了,而時代的步伐快慢與否,可不取決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