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些網文認為:基礎對成就來說,絕非不可或缺,充其量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並非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因此,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沒有基礎可言,改開既使沒有基礎,也一樣會創造出巨大成就。
這些基礎虛無的言論迎合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需要和目的,非蠢即壞。
什麼是基礎?基礎就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
高樓大廈沒有基礎,不可能存在,只能是海市蜃樓;一個人沒有小學、中學、大學和研究生的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成為博士;新中國七十多年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必須的基礎。
可以說,凡是拋開基礎談成就的言論,實質上既是對基礎的無視和否定,也是對成就的諷刺和否定。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後四十多年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兩者是承前啟後、一脈相承、密切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兩者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結果。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紀元。
此時,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確是一窮二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否定基礎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更不能因此認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沒有任何基礎。
那麼,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三十年所依靠及其逐步建立和奠定了的基礎有哪些呢?可以說主要有以下八大方面:
首先: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
其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江山,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是新中國能夠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建國基礎。
其三: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受到了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愛。建設社會主義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高度認同和熱情投入。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強大堅實的執政基礎。
其四:黨領導新中國贏得了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立國之戰,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殘餘武裝力量和歷史上長期危害人民的匪患,和平解放了西藏,完成了土地改革,進行社會各方面民主改革,鎮壓反革命,開展“三反”和“五反”運動,盪滌了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
其五:黨領導建立起了一系列完整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重要基礎。主要有:
一是黨領導建立和鞏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國家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於1956年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
三是黨領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證。
其六:黨領導人民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和國計民生所必需的大量基本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為新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經濟基礎、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
其七:新中國的國防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研發出“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國防尖端科技,為建立我國的大國地位,維護中華民族尊嚴,提供了堅強的後盾,奠定了強大的國防基礎。
其八:1971年10月,我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我國打開了中美兩國之間二十多年的冰封大門,與美國、歐洲諸國和日本等主要國家的外交關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地打破了西方長期對中國的全面封鎖,為新中國的持續發展和改革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和平環境和外交基礎。
顯而易見,上述所有的基礎,既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三十年不可或缺的基礎,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不可或缺的基礎。
從新中國整個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過去還是明天,前者的奮鬥成就都是在為後者的進步發展奠定基礎;後者的所有成就都是前者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因此,我們和我們的後人也可以說,現在新中國七十多年的偉大成就是將來祖國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基礎,這是完全符合新中國發展歷史的必然邏輯。
眾所周知,高樓大廈被毀其地基,必然轟然倒塌;參天大樹被斷其根脈,必然枯萎死亡。同樣的道理,改革開放被否其基礎,必然無以為繼。
百丈高臺,始於一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其基礎絕對是生命攸關的重大問題,不容否定。
歷史虛無主義對上述的基礎和邏輯道理熟視無睹,談論基礎虛無,其實質就是妄圖動搖毀滅黨和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令江山變色,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