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師門對話錄》
12、生命在於平衡。陰陽失衡,人就會生病,而病的產生,不外乎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具體說來就是勞累導致了生理的不平衡;生氣,導致了心理的不平衡。
13、弓、馬、撲、盤、虛等步法之間相互轉化時腰襠轉動的問題,都是由腰襠的左右旋轉帶動膝部的一提一落。
按:太極拳是修身養性的最好選擇,無論老少病弱皆可操練,據一項報道指出,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身體的免疫能力會達到最佳狀態,而其它運動,比如跑步、打球等,極易在運動過程中機體產生疲勞,導致血液中免疫細胞功能受到抑制,中性粒細胞功能受損,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計數下降,進而免疫力短暫下降,成為易感疾病侵襲的“開窗期”。當然不是說其它運動不好,只是其它運動的運動量很難把控,而太極拳有其固有的節奏,而這節奏不會引發身體內在疲勞。太極拳處處講究陰陽平衡,於機體,內方外圓,緩而行之,身正步穩,升降有度,鮮有拉傷、扭傷、胸悶、腹脹之苦。於精神,呼吸平緩,氣息深沉,心氣平和,神寧自在,很少有怒目圓睜、元神外洩之弊。
此處的腰襠可等同於腰胯,腰胯為身體勁力分配的機關所在,透過旋轉折疊(形意拳中用抽送較多)及松沉上下對撐,結合脊椎的抖彈可向上傳送勁力與人相交,結合膝部提落,調整重心,從而形成各種步法,這些步法所對應的狀態,就重心而言是前面曾提到過的隨遇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