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年期間一家人走親戚是免不了的民俗傳統,晚輩給長輩拜年更是固有的過節儀式感。不過,雖然一家人走親戚的活動讓年味兒更足,但是卻也讓不少晚輩家庭感到困擾,尤其是人到中年,走親戚更是變成了一道不大好過的“年關”。
飯桌上推杯換盞間的“炫耀”,嗑瓜子喝茶閒聊時的“攀比”,如果再遇到一些讓人“一言難盡”的親戚,那就更是別想過個舒心年了。
01、大過年走親戚“很憋屈”
大年初二的時候,鄰居王姐歡天喜地地帶著老公和兒子回了孃家,可是沒成想接下來的“走親戚”環節卻讓這一家三口憋屈不已。
王姐今年40歲,雖然在剛結婚時她和老公的日子清貧,但是好在兩個人都很努力,如今已經在省城買了房站穩了腳跟。在回孃家之前,王姐特意買了很多的禮品,她心裡想著“一定不能虧了親戚們的那份!”可是即便有這樣的預見,最後王姐還是被親戚“挑理”了。
初三的時候王姐一家去給舅舅拜年,剛一落座,王姐的表姐就大聲嚷嚷起來了,“妹妹你過得都那麼好了,怎麼就給舅舅帶了這麼點禮品啊?我看真是越有錢越摳門!”雖然表姐是一副開玩笑的語氣,但是卻讓王姐尷尬不已,一旁的其他親戚們也跟著看起熱鬧來。
王姐心急地辯解道,“這些禮品真的不便宜,海鮮都是挑大的買的,酒也是好酒!”王姐還沒說完,表姐便又搶白道,“你這是在嘲笑我們不識貨嗎?現在不花個幾千塊錢買禮品真是拿不出手哦!”
表姐的樣子讓王姐很是窩火,但是當著眾親戚的面她也實在不好發作,於是只能陪著笑臉轉移話題。在一番尬聊後,大家一起坐到了飯桌前,這時候表姐又開始“開玩笑”起來,“你們這一家三口連吃帶喝的,這是要吃回本嗎?那可不行,一會兒你得給你舅舅包個大紅包才是!”
王姐的兒子實在氣不過於是說道,“那表姨有沒有給我準備紅包啊?拜年不都是長輩給晚輩紅包嘛!”王姐的表姐聞言嗔怪道,“你都這麼大了還想著要紅包呢啊?我說妹妹你這也不教孩子點好,他都上初中了還能張嘴要紅包這麼沒禮貌的!”
這話雖是笑著說的但是卻著實把人氣得夠嗆,眼見著場面尷尬,王姐只得陪著笑臉賠不是。好不容易熬到了午飯結束,王姐一家趕緊驅車返程了。一路上,王姐的老公和兒子不住地吐槽王姐的表姐情商低,而王姐卻一直一言不發。
末了王姐感慨道,“你們以為只有表姐是惡人嗎?她為難咱們的時候,其他親戚不也都是在看笑話嗎?看來以後還是不要來拜年了,直接給老人打個過年錢更省心。”
走親戚的過年活動雖然寄託著全家人的親情期盼,但是如果遭遇到讓人頭疼的“奇葩親戚”,這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掃興,甚至是心裡添堵。
1、“嫌貧愛富”的親屬
在走親戚時如果遇到“嫌貧愛富”的親屬,這著實會讓人有些尷尬和難堪。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親戚“看不起人”的話語,很有可能讓父母顏面無光,冷嘲熱諷的態度,也會增加孩子對於親戚的憎惡。
過節時遭遇這樣的親戚會讓整個節日期間都籠罩著一股“負能量”,讓大人和孩子都不痛快。
2、“喜歡攀比炫耀”的親戚
在走親戚的時候,如果遇到“喜歡攀比炫耀”的親戚,那麼之後的閒聊就勢必要在“夾槍帶棒”、“爹味說教”、“秀優越感”、“故意貶低”的氛圍中度過了。同時“處於弱勢”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成為親戚們攀比的重點,這就使得小傢伙們“無辜躺槍”。
3、愛計較的親戚
在走親戚時遇到“小心眼、愛計較”的親戚也很讓人頭疼。對方的愛計較會顯得走親戚的人十分“不懂事”,不是禮品準備得不貼心就是問候語不到位,這種過分“敏感”的計較心理讓人覺得身心俱疲,而且一場走親戚下來還有可能會落得個一身不是的下場。
02、提前做好“準備”,自己舒心親戚開心
首先,提前教給孩子拜年禮儀。一家人一起走親戚,如果孩子可以更懂拜年禮節,這不僅可以討得親戚們的歡心,同時也能夠避免給對方帶來不適感。
比如說,見面主動說拜年話,一起用餐時守規矩,玩鬧時不隨意跑跳亂叫等。父母的提前叮囑更加能夠幫助引導孩子“順利”地完成走親戚活動。
其次,合理安排走親戚的時間。在走親戚之前,父母可以提前和對方商量時間,這樣就不會打亂對方的計劃,同時也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白跑一趟。
對於一些不是很好相與的親戚,也可適當地縮短逗留時間,不給對方添麻煩,也不給自己找不痛快。
最後,結合對方喜好選定禮品。走親戚時一定要帶上一些禮品,如果禮品準備得貼心的話,這樣自然會更加容易得到對方的歡迎。所以在準備禮品的時候,儘可能地多考慮對方的情況,換位思考地投其所好,更加能夠讓親戚們滿意。
結語:
過年時遭遇奇葩親戚確實會讓人有些糟心,好好地篩選“走親戚物件”更加能夠讓一家人過個愉快年。親戚們聚在一起時多點理解和包容,少一點攀比和計較,相信年節的幸福感會更濃。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