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換概念,轉換內容,半真半假
這是最常見,也是不懂中醫的人最難辨的套路:1.找中醫“知識點”(也是產品賣點)——2.專家圍繞這個點講正確的中醫知識——3.圍繞這個點,偷換概念,轉換內容,宣傳產品,忽悠掏錢。
說詳細點,一般是找個“專家”講課,開始的時候他會真的在講中醫的某個知識點,而且找的這個點很接地氣,講解也很通俗易懂,聽者很容易就記住這個屬於中醫內容的知識,然後還能很容易接受它對人的影響,對養生和治病的作用。
但是講著講著,所謂的專家就會在某一個點上把聽者引導到他要賣的產品上,結合之前的真正的中醫知識,很容易就讓人接受他的產品真的很正統很有用的觀點。於是,後面再買他的產品就毫不猶豫了~
舉個例子,中醫裡有個“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酸苦甘辛鹹 分別對應 肝心脾肺腎。適度的“味”會對與它相對應的髒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比如酸入肝,苦入心。烏梅之類的酸味物品,可以對肝亢、肝風肝陽燥動等肝升散太過的情況有治療作用,即“酸瀉之”。黃連,蓮子心等苦味的藥物對心火有清降作用。——這是正確的,這些講給受眾,是用正確的內容來刷接受度的,其實也還沒什麼問題。
問題就在於,“專家”接下來的話術和套路:酸既然可以入肝,補肝,那麼我這有個酸味植物,或者乾脆就是一種醋,拿來給你補肝,有沒有問題?你要知道“肝為五臟賊”,肝不好了,五臟都會受到影響,肝血不供心會失眠多夢啦,肝影響到腎會月經不調,腎虛痿軟啦等等……所以趕緊買我的產品啊,有事沒事的時候就來喝點我這個產品,補肝養肝,肝好了,其他一切都會好的……
然後到這裡,銷售套路就跟上了,這款產品有什麼什麼榮譽,誰誰誰都說好,以前怎麼賣不管,今天打折,趕緊買啊………
[太陽][太陽][太陽]宣告::這個酸性產品我是虛構的哈,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東西,如果有,不好意思廠家別找我麻煩哈,我就只是這麼舉個例子。
因為這個“五味”跟我們日常生活關聯比較緊,從這個點入手,比較接地氣,更容易讓受眾接受。——這是第一步,找個知識點
然後,開始正規的中醫內容宣傳,這是第二步。
接著,偷換概念,轉換內容。在這個例子裡,被轉換和曲解的內容有幾個,
首先是::酸味是入肝,但吃太多酸對人體是有害的。中醫有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叫“過猶不及”,很多東西,適量是補,過量就是害了。食物味道偏嗜也是一樣,《內經》裡說:“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都是說多吃酸不好的。
其次,我們認識中藥的時候,是從它的氣、味、歸經、毒性等綜合認識的,單純的一個“味”,不能拿來證明這個藥物的全部功能。也就是不能只拿“味”來說事,那是以偏概全。
再次,五臟是相關的,生理病理都是有聯絡的,但是,你調補一個髒的時候,你不能保證整個臟腑功能都能不受損害。你喝很多醋,你不吃飯照樣脾胃虛;你逍遙丸吃再多,夜夜笙歌照樣腎虛。你不能用調補這一個髒的手段,去預防其他髒的虧虛,明白吧?
這一套下來,一般人都被忽悠得雲裡霧裡了,感覺是那麼回事,隱約又覺得不對,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看別人掏錢也就跟著掏錢了……反正忽忽悠悠就瘸了。
所以,這種坑中醫的套路還是要揭穿的哈~~
套路就是這麼個套路,說也和你們說了,再吃虧上當,買回來一堆“中醫產品”後無效,說中醫就是個der,就不應該了哈。
對於這種套路,拆解起來其實很容易,[太陽][太陽][太陽]聽課聽一半,要掏錢就撤[太陽][太陽][太陽]。講解中醫知識,可以聽,積少成多,慢慢的也能形成系統知識。一旦講到它的產品了,您就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