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大古都中,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前後共誕生了88位皇帝,其中清朝都有包括乾隆在內的10位皇帝,每位皇帝都有數位皇子,多數皇子最後都會分為王爺、貝勒,每個王爺貝勒都有自己府邸,通常被稱為王府。
在北京眾多王府當中,循郡王府應該是最低調的王府,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方家衚衕13-15號,地處故宮東北角,距離故宮較近,只有不到6公里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說它低調,是因為王府並沒有被保護起來,東院是小學,西院成為民宅。
循郡王,原名愛新覺羅永璋,於1735年出生,1760年亡故,雖然是乾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並沒有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死後才被追封為循郡王,永璋一生有四個老婆,兩個女兒,後來還是他的繼子綿懿按照貝勒府的級別建造的循郡王府。
循郡王府坐北朝南,原有建築面積達到1210平方米,正院在西側,如今成為方家衚衕小學的校舍,東院是一組完成的大型四合院落,相當於王府的後院,有前院、中院和後院三個院落,每個院落佈局基本相同,條石鋪設的院落,房屋為土木結構,雕樑畫棟,儲存完好。
雖然循郡王府的主體結構儲存完好,但是東西兩院都已成為民用房,尤其是西院,成為市民的住宅,或許是北京住房緊張的緣故,許多院落修建有臨時住房,這些臨時住房不高,也沒有經過統一規劃,不規則地佈置在院落的角落,使得原本整齊劃一的王府看起來十分雜亂。
早在1984年,循郡王府就成為了北京市的文物保護單位,照理說時間應該得到妥善保護,東院成為小學校舍就不說了,西院居然還是民宅,更令人費解的是,裡面的居民為了改善環境,還搭設了一些臨時建築,使得王府看起來有些雜亂。
不知你是否到過北京旅遊,是不是同大家一樣,下了火車飛機,直奔故宮長城這些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沒有注意過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有諸如循郡王府這樣的老建築,如果還有機會去北京,願意進去參觀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