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方舟
藝術簡介
◎洪方舟|2012年8月畢業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文學學士。2018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碩博連讀)、美術學博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畫家,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迴歸鄉土
——洪方舟的繪畫
對於畫家而言,困擾他或她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畫?另一個是畫什麼?這兩個問題對某些藝術家而言,可能是終其一生都需要面對的。然而,也正是在這種充滿痛苦、掙扎和糾結的過程中,藝術家往往能創造出充滿想象力的優秀作品。
洪方舟來自位於中國西北的甘肅武威,那是一個曾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古城,更因為銅奔馬的出土而蜚聲海內外。進入學院,是中國絕大多數藝術家解決如何畫的問題的必經之路。方舟也不例外。她先赴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學習,進而又投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劉臨教授的門下。她的繪畫能力也在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歷練中漸趨成熟。然而,隨之而來的畫什麼的問題開始讓方舟陷入困惑,從她讀書期間對不同題材的探索足跡中可以感受到這種焦灼。東尋西找中,西北大地淳樸的民風和粗獷的民間藝術一直在召喚著方舟,她終於慢慢將自己的眼光聚焦到養育自己的那片土地和那裡的人民。西北的社火和腰鼓開始出現在她的作品中,強烈的色彩和誇張的人物,讓畫面充滿了一股浪漫主義的歡樂與奔放。
此時,如何畫的問題再度浮現,那就是用何種語言來表現西部文化的熱烈和淳厚?在腰鼓系列作品中,方舟有意壓抑畫中的人物個性,而強調整體的畫面效果。人的頭很小,幾乎完全省略了對面部細節的表現,身體拉得很長,突出了人物強烈的動勢;色彩以黑紅兩色為主,沉厚而又富於裝飾效果。事實上,西北腰鼓之所以震撼,恰恰在於其整體的氣勢,當數十人,甚至上百人在蒼茫的大地上癲狂起舞的時候,騰起的黃土伴著鼓聲,從視覺、嗅覺和聽覺上震顫著我們的心靈。顯然,方舟的繪畫獲得了這種效果。在社火系列中,人物的面部雖有刻畫,但是紅紅綠綠的色彩同樣掩蓋了人的個性,將其融合在一片民間狂歡的氛圍裡。同樣,方舟在表現抗疫題材時,對行進的戰士也沒有做細節的刻畫,而突出了眾志成城的集體主義意志。
方舟很注意如何讓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迴歸鄉土——這初期的探索顯然是卓有成效的。以方舟不斷探索的個性,新的畫什麼的問題會再度令她感到困擾,但我相信,她一定能找到恰當的方法。
2021年11月15日於雙清苑
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敢
學習·探索·提升
文/洪方舟
繪畫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提升的過程。
自導師劉臨先生將我帶入工筆畫之門,工筆畫變成了我追求的方向。在清華學習的6年,我對工筆畫的認識有了質的提高;至中國藝術研究院後,研究院包羅永珍的各種學科,又把我的認知推進到新的高度。
對西部黃河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學術研究是我這幾年思考的重要命題,我致力於西部黃河民間藝術當代轉換的創作方向。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的攻鼓子,以“一鼓萬魂”的雄健,創造出了一種令人內心震撼的氣象。流傳於黃河流域的社火,有著巫、神與人共舞,共樂共鳴的場景與氣場,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傳承幾千年的西北民間舞蹈,穿越時空,潛移默化的植入了我的生命。民間文化對繪畫藝術原生性、豐富性的直接表達、色彩裡的鋪陳、繁密中的簡潔、造型上的誇張,促使我潛心學習和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間美術元素和語言所蘊含的精神意象,而打動我的也正是中國族群那種純樸、堅韌、勤勞、包容、善良的精神特徵,我想用畫筆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優良的性格多添一筆。
鼓樂系列十一 39cm×44cm 絹本水墨 2021年
鑑於此,我在作品裡表現的西北民間藝術活動,我覺得與其說是鄉愁,不如說是一種民族的性格自抒的傳承。我的作品看似與女性畫家身份和現代的生活有距離,但與我的內心性格走的很近,我畫的是一種生活,是一種安靜、單純、輕鬆的中國式的快樂,是一種中國族群精神共性的表達。理論的互證,精神的探索,民間藝術喜怒哀樂的瞭然於心,從認知、提升至融合。我的作品還很年輕,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了我的創作,我想以此能讓更多的人廣泛接受中國文化的精神命脈。
繪畫之路漫長,我會一直走在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鼓樂系列十二 39cm×44cm 絹本水墨 2021年
作品賞析
鼓樂系列三 39cm×44cm 絹本水墨 2021年
鼓樂系列十四 35cm×45cm 絹本水墨 2021年
鼓樂系列五 35cm×45cm 絹本水墨 2021年
鼓樂系列十八 39cm×44cm 絹本水墨 2021年
西部鼓舞-涼州攻鼓組畫 156cm×139cm 紙本水墨 2021年
鼓樂系列二十四 35cm×45cm 絹本水墨 2021年
社火組畫十一·鼓手 35cm×35cm 紙本水墨 2021年
社火組畫十八·拉花子 35cm×35cm 紙本水墨 2021年
社火組畫十九·拉花子 35cm×35cm 紙本水墨 2021年
以上圖文均來源於藝術家本人
編輯| ART-MOXUAN
作者| 洪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