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擁有一門手藝,需要找對地方才能獲得高收入,因為在不同的地方幹,獲得的收入不一樣,譬如,電焊工在農村幫人焊鐵架子,一天的收入和當地人的工錢差不多,倘若在大工地幹活,獲得的收入可能會翻倍。這話雖然有道理,但亦不全對。有一位在工地上幹活的村民說,他的收入雖然還可以,不過,他從不帶村民或同行前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皖西南地區採風,看到這位在工地幹活的村民,他的話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甚至有人誤以為他不想讓家鄉人或同行獲得高收入,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我不想讓他們來,也是為他們著想,擔心他們幹不了。”
據村民介紹,他在工地上乾的那些活兒,除了要有過硬的技術外,還得有一定的“膽量”,首先得不怕高,有的人怕高,站在高處腳就發抖,這是不行的,另外,在高處做事要像在平地上一樣,即使不暈高,沒有做事效率也是不行的,所以,不是特別有把握的人,他是不會事其一起過來幹這種活的。
除了暈高外,還有不少工作是在惡劣環境中進行的。他現在做的活是,焊接鋼樑,如今,很多大橋的主樑是鋼結構的,活兒很多,鋼樑橫架在混凝土橋墩子上,兩根梁中間要人工焊接起來。有的橋墩有數十米高,有的橋墩有上百米高,旁邊沒有防護網,走上去確實需要膽量。
雖然沒有防護網,但有“防護措施”。一根繩索的一頭系在身上,另外一頭固定在橋樑的某個位置。他們稱這根繩索是“生命線”,當然,精幹的工人是不會失足的,這根繩索是為了安全起見,預防萬一,能在鋼樑上行走自如的人,必是有一定經驗且技術過硬的人。
當然,有了這些技術,能幹這些活的人工資也不低。“我乾的工作,工資是15年前的10倍。”村民說,他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只想獲得高收入,再苦再累也不怕。
一些前來參觀的村民看到後,說他乾的活兒一般人幹不了,心提到嗓子眼上,別說幹活了,其實,他乾的活是多項技術融合在一起,不暈高也是一門“技術”。
在農村,有的村民茶餘飯後說村裡誰在外面工地上掙大錢,殊不知,對方工作的特殊性,不管做什麼工作,通常情況下,付出的汗水和收穫的收入是成比例。有村民看到他幹活時的環境後,終於明白他不帶別人出來幹活的原因。
工地上幹活,有的是重力活,有的是技術活,有的不僅是技術活,還得需要有一定的體力才能完成,不帶其他村民來幹活,是擔心別人勝任不了這項工作,或是出現什麼“麻煩”。
工地上幹活雖然很辛苦,但現在對工人的待遇令幹活者比較滿意,而且是1天工作8小時,加班的情況也不多,另外,將來談起某一項工程時,他能自豪地說,是他參與建設的,有一種榮耀感。村民這些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