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媽和我說,那隔壁的那誰今天出嫁了,我追問我媽道:“結婚?她才多大啊,不就是比我大三歲嗎,我還在上學,她怎麼就嫁了呢?”我媽反問我道:“都已經26歲了,結婚還早吶!”然後我就辯駁道:“26歲不早嗎?26歲女孩子不應該關注在自己的事業和個人提升上嗎,這麼早結婚幹嘛?在家帶孩子嗎?......”
然後我就一直在思考:
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一定要著急結婚嗎?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像上一輩思想那麼固定,現在的女孩子不在只是圍繞著家庭和婚姻,更多的是投入到自己的事業和個人職業提升當中。
而如今社會問題的凸顯使恐婚女性逐年上升。
家暴
生育
自我價值被家庭禁錮
犧牲自我成全家庭
父母的催婚和現實焦慮的內衝
其實結婚焦慮絕大部分是父母的焦慮,和年齡無關。
女生在26歲如果讀研的話是剛畢業的年紀,不讀研也是剛工作沒幾年的年紀。
26歲年紀大嗎?該著急結婚嗎?
多少人的焦慮是父母給的?
此26歲已經不能和父母那個時代的26歲同日而語,父母那個年代是基本上初高中畢業就工作的年代,也就是18歲甚至更早就進入了社會,到26歲有近十年的空窗期,十年之間當然可以有很多的時間來思考結婚的問題。
現在步入社會是26歲,當初父母年代是16歲,差了十個年頭,這麼算來,36歲才是父母年代26歲的開始,至於焦慮,是時代的產物。
一個女孩子從上學到工作,絕大部分的青春年華都是在校園中度過,26歲是學有所成的開始,剛步入社會就結婚的話,有幾個女生是甘心的?
壓力日益增加的當今社會,女生的工作環境和精力壓榨也隨之增加。
1.招工中的性別歧視
2.就業後的男女工資檔位
3.生育壓力
刻意的掩蓋或者默不作聲不代表現實中沒發生。女性基於性格懦弱等多方面考慮,不敢或者沒辦法直接正面硬剛,造就了這種情況在職場陰暗面的肆意滋生。
職場壓力的增大會抹平人的慾望,從而選擇躺平,包括結婚欲:一個人都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那麼就不給別人添麻煩了吧。
26歲的女生著急的從來都不是結婚,而是自我價值的提升。
1:學歷,
2:工作能力,
3:人際交往能力,
4: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
每一個都是需要時間成本的,也需要沉浸式的生活體驗,而不是浮躁的選擇隨波逐流或者聽之任之。自我價值的提升關係到自己今後生活的底氣,不會因為被家庭的束縛而選擇忍氣吞聲:離了婚也有技能吃飯。
26歲著急的不是結婚,而且轉變自己腦子裡被中國式的道德綁架,年齡從來都不是該做什麼的必備選擇,思想才是。
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睜眼看世界,才不會被世俗禁錮,從而也不會問出:26歲的女生該不該結婚的幼稚問題。
你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別人,包括父母。你是否活的開心,是否活的有價值才是應該思考的問題。
所以女孩子們年齡從來不是限制我們婚姻的衡量標準,我們也不需要被定義,我們只需要做自己的玫瑰。婚是過很長很長的日子,如果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晚點也值得!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