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麗薩從自己三個孩子身上深切體會到這個真理。
老大男孩,吃東西挑剔,對食物先相面,端詳半天,再用鼻子聞。合口味的狼吞虎嚥,不合口味的,寧願餓著也不吃。
結果個子長得很慢,老二都超過他了。身體也是最弱的,自然界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家是流行疾病他先得。
性格卻是最細膩的,做樂高,畫畫,寫字都是一板一眼,乾淨利落,特點是先研究後下手。
老二是女兒,是個吃貨。無論中餐、西餐,生食、熟食,沒有不吃的,而且飯量大。
個頭在全年級數一數二,比大她兩歲的哥哥高出一個尖兒。
她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興趣廣泛。學習各科考前三,業餘訓練無論是游泳還是舞蹈、小提琴、鋼琴樣樣優秀。媽媽擔心她精力顧及不上這麼多,建議她選擇性剔除,她沒有一個要剔除的,每樣都保持旺盛的激情。
她最大的特點是注意力特別集中,投入每一項學習時,都絕不受外界任何干擾。
老三是最小的男孩,因為前面有哥哥姐姐作榜樣,他跟著有樣學樣。吃東西沒有特別要求,有時候喜歡和哥哥一樣矯情,挑挑揀揀,有時候又像姐姐有啥吃啥。
唯一的嗜好是吃水果,早餐只要有水果就不要別的了。他不懂什麼是科學養生,就是天性。現在他的面板是仨孩子中最白皙細潤的。
老三找到成長的捷徑是跟哥哥姐姐學,於是就成了老大的跟屁蟲。畢竟都是孩子,哥哥和同學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老三往往跟不上,大孩子也不願帶他玩兒。他著急了就嗷嗷尖叫,讓大家都玩兒不好,逼大孩子妥協,也練就了他的海豚音。當然,他為了讓哥哥姐姐多帶他玩兒,也學會了套近乎,有時候看到小的摟著老大的肩膀稱兄道弟的場面,喜死人。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看,許多特性都是天生就具備的。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一定要根據他們的特點因材施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